[实用新型]改良的油气输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7663.0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进德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F16L5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中国香港干诺道西88***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油气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油气输送管。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于汽车、火车等发动机上的输油气管多采用纯硅胶或者AEM/ACM材料制成,纯硅胶材料耐高温和耐低温但是不耐油,因此存在内外管道破裂的隐患;纯AEM/ACM材料虽能耐油,但不耐高温,且成本高,不利于大量生产使用,所以针对现有的油气输送管进行改良,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油气输送管,其有效地解决了存在内外管道破裂的隐患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油气输送管,该油气输送管具有一管道,其中,包括有内层、粘合层以及硅胶层;该内层为ACM材质或者AEM材质,该内层中空形成有上述管道;该粘合层包裹在内层的外表面;该硅胶层包裹在粘合层外表面,粘合层将硅胶层和内层粘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和粘合层采用挤出共挤的方式成型在一起,或者内层和粘合层采用贴片法的方式贴合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层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外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为针织布、纺织布或者针织缠绕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内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粘合层,粘合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硅胶层,硅胶为耐高温、耐低温、耐臭氧和抗紫外线材质,粘合层将硅胶层和内层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层结构的输送管,内层采用ACM材质或者AEM材质,ACM材质或者AEM材质具有耐油的特性,从而使本产品耐高温、耐低温、耐油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好等特性,有效解决了内外管道破裂的隐患,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利于大量生产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内层101、管道
20、粘合层30、硅胶层
40、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内层10、粘合层20以及硅胶层30。
该油气输送管具有一用于输送油气的管道101,;该内层10为ACM材质或者AEM材质,该内层10中空形成有上述管道101,AEM材质和ACM材质具有耐油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好的特性,解决了传统使用纯硅胶制管不耐油的问题;内层10和粘合层20采用挤出共挤的方式成型在一起,从而解决因内层压布造成的胶管易漏气和漏油的缺陷,或者内层10和粘合层20采用贴片法的方式贴合在一起,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内层10和粘合层20粘合在一起,不以局限。
该粘合层20包裹在内层10的外表面。
该硅胶层30包裹在粘合层20外表面,粘合层20将硅胶层30和内层10粘接在一起,硅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耐臭氧和抗紫外线性能,很好的隔绝了高温进入内层10,从而解决了传统使用纯ACM材质或者AEM材质制管不耐高温的问题。
该硅胶层30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外层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40为针织布、纺织布或者针织缠绕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内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粘合层,粘合层的外表面包裹有硅胶层,硅胶为耐高温、耐低温、耐臭氧和抗紫外线材质,粘合层将硅胶层和内层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层结构的输送管,内层采用ACM材质或者AEM材质,ACM材质或者AEM材质具有耐油的特性,从而使本产品耐高温、耐低温、耐油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好等特性,有效解决了内外管道破裂的隐患,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利于大量生产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进德,未经张进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7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