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7049.4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区兴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2 | 分类号: | B61D1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钟莹洁,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 现代 城市 有轨电车 上铰内 置于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是一种在国外广泛运用的新型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快捷方便、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占用道路资源少、造价便宜、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以其无需设置站台、上下乘客方便、舒适性和安全性更好成为轻轨列车发展的重点。
该有轨电车一般由多个车厢模块组成,车厢模块间为柔性联接的贯通道系统,包括铰接和折棚,铰接包括下铰和上铰,目前有轨电车的下铰均布置在折棚内部,但是上铰布置在折棚外部,这导致上铰遭受阳光紫外线直射,橡胶件更容易老化,同时也遭受酸雨、风沙侵蚀,铰接活动关节更容易磨损,寿命降低,而且上铰处于端墙高位,需要在端墙顶部设计一个粗大笨重的基座以便将铰接巨大的载荷力传递至车顶两侧梁,增加了端墙的复杂性,传力路线也不够合理。
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上铰布置结构,既可免遭阳光紫外线直射及酸雨、风沙侵蚀,又可使传力结构合理,简化端墙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免遭阳光紫外线直射及酸雨、风沙侵蚀,又可使传力结构合理并简化端墙设计的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所述布置结构包括上铰、折棚和端墙,其中,所述上铰为安装在车厢的端墙上部的铰接装置,所述折棚为包括外折棚和内折棚的双层结构,所述上铰设置在外折棚与内折棚之间并且所述上铰的两端分别与车厢的端墙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铰被折棚完全地包裹。
根据本实用新型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铰的安装位置靠近车厢顶部的两根侧梁并且所述上铰的力能够直接、水平地传递至所述两根侧梁。
与以往将上铰置于外折棚顶部之外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使得上铰避免阳光紫外线直射,防止上铰关节密封圈等橡胶件过快老化,避免上铰关节遭受酸雨、风沙侵蚀,大大提高了上铰的寿命;同时上铰的安装位置下移,更靠近车顶侧梁,使得上铰的力能够直接水平传至两侧梁,无须先从端墙顶部往下再传至两侧梁,大大简化了端墙结构,使传力结构更合理、稳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铰、2-折棚、2a-外折棚、2b-内折棚、3-端墙、4-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内置于折棚的布置结构包括上铰1、折棚2和端墙3,其中,上铰1为安装在车厢的端墙3上部的铰接装置,折棚2为包括外折棚2a和内折棚2b的双层结构,上铰1设置在外折棚2a与内折棚2b之间并且上铰1的两端分别与车厢的端墙3连接。
优选地,上铰1被折棚2完全地包裹,由此上铰1完全地处于折棚2的内部,可以免遭阳光紫外线直射,免遭酸雨、风沙侵蚀,有助于上铰橡胶件、活动关节的寿命提高。
并且,上铰1的安装位置靠近车厢顶部的两根侧梁4并且上铰1的力能够直接、水平地传递至两根侧梁4。现有技术中的上铰1处于端墙高位,需要在端墙顶部设计一个粗大笨重的基座以便将铰接巨大的载荷力传递至车顶两侧梁,增加了端墙的复杂性且传力路线也不够合理。本实用新型将上铰1的安装位置下移并更靠近车顶的侧梁,使得上铰的力能够直接、水平传至两根侧梁4,无须先从端墙顶部往下再传至两根侧梁4,大大地简化了端墙结构,使传力结构更合理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7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WAT测试监控系统
- 下一篇:用于晶圆测试的探针卡及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