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片阻尼器、涡轮及航空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3088.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龙;李杰;嵇建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F01D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张靖靖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阻尼 涡轮 航空发动机 | ||
1.一种叶片阻尼器(3),设置在两个相邻涡轮叶片(1;2)之间,并通过该阻尼器(3)与所述涡轮叶片(1;2)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减振的目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3)的外表面设有凸起(35;36),所述凸起(35;36)的顶部与待接触面相互接触,以使所述待接触面和所述阻尼器(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阻尼器(3)的外表面设有冷却孔(38),通过所述冷却孔(38)能够向所述间隙内输送冷却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间隙内的冲击距离与所述冷却孔(38)的半径之比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孔(38)设置在所述阻尼器(3)的外表面的未设置所述凸起(35;36)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至少部分地具有弹性,以通过弹性力保持所述阻尼器(3)与所述待接触面之间的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阻尼器(3)设有开口(37),以使所述阻尼器(3)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的壁厚小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采用镍基高温合金材料或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5;36)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凸起(35;36)间断布置或者连续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5;36)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凸起(35;36)连续布置,并形成至少一个长条形的凸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5;36)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采用板件折弯而成,所述凸起(35;36)由所述阻尼器(3)的板体向外拱起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5;36)与所述待接触面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的外表面涂设有耐磨涂层。
14.一种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叶片(1;2)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叶片阻尼器(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1;2)包括叶片本体(10;20)、榫头(12;22)以及连接在所述叶片本体(10;20)和所述榫头(12;22)之间的伸根(13;23),所述阻尼器(3)设置在两个相邻所述涡轮叶片(1;2)的相邻所述伸根(13;23)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的与所述伸根(13;23)相互接触的部分具有弹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1;2)还包括位于所述叶片本体(10;20)和所述伸根(13;23)之间的缘板(11;21),所述伸根(13;23)的侧面设有托板(14;24),所述阻尼器(3)安装在所述缘板(11;2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托板(14;24)的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的外表面包括顶面(31)、底面(34)、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3),所述顶面(31)通过所述凸起(35;36)与作为所述待接触面的所述缘板(11;21)的下表面相互接触,所述底面(34)通过所述凸起(35;36)与作为所述待接触面的所述托板(14;24)的上表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一侧面(32)与作为所述待接触面的两个相邻所述涡轮叶片(1;2)中的一个的所述伸根(13;23)的侧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二侧面(33)与作为所述待接触面的两个相邻所述涡轮叶片(1;2)中的另一个的所述伸根(13;23)的侧面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30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盒的辅助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施工中大截面导线接头弯曲校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