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鞘翅目地下害虫的饲养网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9205.2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5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商显坤;黄诚华;魏吉利;潘雪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宋业萍 |
地址: | 53000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鞘翅 地下害虫 饲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鞘翅目地下害虫的饲养网室。
背景技术
鞘翅目地下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地害虫类群,如天牛、金龟甲、金针虫和象甲等,其种类多、食性杂、为害重,严重为害时使农作物彻底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昆虫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此类害虫的科研时需要大量的活体虫源,目前多为在田间挖地采集幼虫或灯诱成虫,但由于此类害虫发生区域性较强,如采集虫源数量较多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田间采集的虫源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需采集回来后饲养几个世代后才能用于实验研究。但是由于此类害虫生活史长(一般1年1代,少数种类2-3年1代),饲养用土量多、更换饲料不方便等原因,在进行室内大量、规模化饲养时显得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鞘翅目地下害虫的饲养网室,该适用于鞘翅目地下害虫的饲养网室中的自动喷淋装置可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湿度进行洒水,进而使饲养网室中的土壤湿度保持在一恒定范围内,以利于所饲养昆虫的生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饲养适用于鞘翅目地下害虫的饲养网室,所述饲养网室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为水泥砖体砌成的框架,所述地基上设有由不锈钢筛网围成的网室,所述网室的侧面开设有带有门扇的开口,所述网室的顶部设有可收纳或展开的防雨装置,所述网室内靠近顶部处设有自动喷淋装置,所述网室内的土壤中插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自动喷淋装置与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包括供水管、喷淋管和控制器,所述供水管设于所述网室外,所述喷淋管设于所述网室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喷淋管的一端通过一中空的连接块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网室的侧面上,所述喷淋管的管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洒水孔;所述连接块穿设于所述网室的侧面上且通过支撑架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一端通过固设于所述网室侧面上的垫片与所述网室的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连接;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内设有一球阀,所述球阀和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基中的地下部分的深度为40-50cm,所述地基中的地上部分的高度为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四周设有密封胶圈,所述不锈钢筛网的孔径为10-20目。
进一步地,所述可收纳或展开的防雨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固设于所述网室的两相对面的顶部,所述滑槽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滑轮与所述滑槽连接,所述支架上罩设有防雨布。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架平行等间距地设于所述滑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雨布的边缘上间隔设有多个扣环,所述网室的靠近顶部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扣环相适配的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两端还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圆拱形或倒V形,所述支架与所述防雨布为可拆卸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连接的自动喷淋装置与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使自动喷淋装置可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湿度进行洒水,进而使饲养网室中的土壤湿度保持在一恒定范围内,以利于所饲养昆虫的生长。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淋装置通过控制器与球阀结合控制,控制精度高。
(2)本实用新型中的防雨装置设置为可收纳或展开,使本实用新型可在雨季降雨量较多时展开防止雨水的进入,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平时可将防雨装置收纳起,通风透光,利于水分挥发和作物生长,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基座,2-网室,3-开口,4-防雨装置,41-滑槽,42-支架,43-滑轮,44-防雨布,45-扣环,46-限位块,5-自动喷淋装置,51-供水管,52-喷淋管,521-洒水孔,53-控制器,54-连接块,55-支撑架,56-垫片,6-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9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粪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