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9075.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文;杜国山;羡鹏飞;邱爽;周文龙;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1/06;C22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精矿 连续 分解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
背景技术
包头混合矿(氟碳铈稀土和独居石的混合矿)和氟碳铈矿是我国稀土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包头混合矿的特点,目前处理此类矿的工业方法主要是浓硫酸焙烧法。该法工艺连续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但该法由于在高温下对混合矿进行分解,矿中的钍以焦磷酸钍形态进入渣中,造成钍资源浪费和放射性污染;且含氟和硫的废气回收利用难度大。针对氟碳铈矿的特点,目前工业酸解方法主要是氧化焙烧-盐酸优溶。此法特点是投资小,但存在工艺不连续,钍和氟分散在渣和废水中难以回收,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因此,现有的处理稀土精矿的手段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问题和事实的发现而提出的:
发明人在对处理稀土精矿方法的研究中发现,目前已有国内相关科研院所提出采用浓硫酸低温焙烧技术分解稀土矿,在低温(150~300℃)条件焙烧精矿,稀土分解率可达95%以上,且大于90%的钍进入浸出液,从而能有效回收稀土矿中的钍。然而,该工艺目前鲜有在生产中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稀土精矿与浓硫酸混合反应后会由浆状转变为半干状,逐渐形成多孔糕状物料,难以进行连续化动态生产。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采用该设备可以实现稀土精矿高效连续分解,确保生产的连续运行,并显著提高稀土精矿的分解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部具有入料口、两个加液口、两个尾气出口,所述入料口位于所述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两个加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两侧,所述两个尾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两侧,所述本体的底部具有两个出料口,所述两个出料口分别邻近所述本体的两端设置,所述本体的侧壁内具有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具有保温液入口和保温液出口;双向螺旋桨,所述双向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双向螺旋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分为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段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以便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排料且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端排料;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通过将稀土精矿与浓硫酸充分混合后的混合物料由入料口加入至设备内,在双向螺旋桨的驱动下,使混合物料向设备的两端移动,同时通过加液口向混合物料喷洒工业水或稀酸,以使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和蒸汽,从而进一步提高稀土精矿分解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向保温腔室中通入导热油或蒸汽以对反应体系进行保温;进一步地,随着双向螺旋桨的驱动,混合物料转化为疏松多孔的固相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合物料中稀土精矿的分解率,最终完成酸解的稀土精矿由出料口排出,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从尾气出口并进行处理。由此,采用该设备可以实现稀土精矿高效连续分解,确保生产的连续运行,并显著提高稀土精矿的分解率。
任选的,所述两个加液口和所述两个尾气出口均相对所述入料口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任选的,所述加液口位于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尾气出口之间,且邻近所述入料口设置。
任选的,所述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进一步包括:两个喷液管,所述两个喷液管水平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上部且与所述加液口相连,所述喷液管上具有多个出液孔。
任选的,所述喷液管在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设置。
任选的,所述多个出液孔位于所述喷液管的下部。
任选的,所述双向螺旋桨为两个且平行设置。
任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两个所述双向螺旋桨的转轴相连,减速器,所述减速器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齿轮相连;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
任选的,所述稀土精矿连续分解设备进一步包括:多个测温件,所述多个测温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
任选的,所述多个测温件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9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离子鞋子
- 下一篇:一种农村分布式光伏钒液电池储能微电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