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便捷安全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7682.5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9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绍辉;彭超;陈文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9/02;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便捷 安全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全领域,涉及一种主动安全且方便快捷的电梯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电梯房,实现了“高楼梦”。但是,其中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梯事故(如2015年3月23日,青岛市的七天连锁酒店电梯发生故障,导致一名老太太和一名小女孩死亡;2016年12月7日2017年2月3日沈阳发生电梯坠井事故,导致两人死亡;2017年3月31日,贵州遵义一小区内一名22岁的小伙子从电梯7楼坠入负一楼死亡)。据统计,整个2016年电梯坠井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1人。在这些电梯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电梯发生故障导致坠井发生的,而且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极大伤亡。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针对这类事故的逃生装置(如逃生仓、箱顶(底)逃生门等),也有在电梯底部安装安全气囊装置的。这些装置的出发点都在于解决如何在电梯发生坠井事故时尽量保护乘客安全,但是,这些装置要么实际应用场景非常有限,要么运维成本非常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要么设计思路复杂,安装繁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设计的这款电梯安全气囊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无须繁琐安装,旨在解决这类问题,为电梯乘客提供安全护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电梯坠井安全问题且现有电梯安全气囊(或气垫等)安装复杂,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且使用方便快捷的电梯安全气囊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便捷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组件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安全气囊容纳装置,其包含安全气囊固定匣子、强力磁铁、密封薄膜和未使用的安全气囊,其中强力磁铁固定在安全气囊固定匣子的外面,安全气囊放置在固定匣子中,而后底部用密封薄膜进行封装;第二部分为安全气囊组件,其包含气囊主体、阻隔薄膜、气体发生剂容置管、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气体发生剂容置管放置在气囊主体的尾部,气囊主体与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之间通过阻隔薄膜分开,气体发生剂放置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中,点火器放置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的尾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安全气囊容纳装置中的安全气囊固定匣子是环保的木质材料,其外面与强力磁铁固定,其里面用于放置未使用的安全气囊,底部用密封薄膜进行封装,其大小为30cm x 20cm x 1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安全气囊容纳装置中的强力磁铁是固定在安全气囊固定匣子的外面,而后通过磁力紧密固定在电梯合适高度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安全气囊容纳装置中的密封薄膜是聚丙烯材质,将安全气囊放置在固定匣子内部后,用密封薄膜对固定匣子底部进行封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组件中气囊主体为聚酰胺织物材质,未使用前放置在固定匣子中;气囊主体与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之间通过阻隔薄膜分开;使用时,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迅速填充安全气囊主体,乘客趴在气囊上即可减少冲击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组件中气体发生剂容置管是一种极短圆形管道,用于存放未引燃前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容置管通过阻隔薄膜连接在气囊主体的尾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的尾部连接点火器;使用时,气体发生剂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气体发生剂容置管后迅速填充气囊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组件中气体发生剂为叠氮化钠。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组件中阻隔薄膜为聚丙烯材质,放置在气囊主体和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之间,阻止未使用的气体发生剂进入气囊主体,同时使用时气体发生剂分解产生的气体可快速冲破阻隔薄膜进入安全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组件中点火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的尾部,使用时通过按下点火器按钮,使气体发生剂分解;优选的,采用和汽车安全气囊点火器类似的点火器。
进一步的,通过强力磁铁的磁性将安全气囊固定匣子紧密固定在电梯合适高度上,同时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也可以取下,将固定匣子安装在另外合适高度上。
进一步的,采用的密封薄膜能有效将未使用的安全气囊封闭在固定匣子中,隔绝外部灰尘等的污染,保护安全气囊。在需要使用安全气囊时,又能轻易快捷将其击破取出安全气囊。
进一步的,安全气囊主体使用聚酰胺织物材质,强度韧性均很好,且能耐高温。在从固定匣子中取出安全气囊后,通过点火器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氮气迅速冲破阻隔薄膜填充安全气囊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7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厢内部多功能扶手结构
- 下一篇:家用电梯的轿厢静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