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6480.9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夏惊涛;吴慧婷;代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3 | 分类号: | F24T10/13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陈龙,陆永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层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井换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
背景技术
在量大面广的建筑物群中,需要供热供暖(供冷),并且总会产生一些污水和垃圾。以往这些职能都是分由不同的技术/设备领域来解决,比如供热供暖(供冷)中的一种,采用浅层地埋管(<300米深),中深层2000-3000米,经由电动热泵之类的装置进行热能转换而被利用,其目的是避开地面气温因各地的气候不同所致不确定性,但终归造价高,持续性不定,功能单一受到诸多限制,而污水与垃圾的就地处理则由于量小分散,处理场所限制、二次污染等问题也难于就地简单处理。
对于超临界水处理技术本身而言,目前的问题是:反应器的耐腐能力和结垢堵塞是主要的难点,系统大多为地面装置加压能耗与耐压装备必不可少,单机功率较小,使用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包括中深层井管机构和地下端头机构,
所述的中深层井管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垂直地埋管和保温管,保温管套设在垂直地埋管中,在垂直地埋管和保温管之间设有电加热电源线和水膜进水管,水膜进水管有两根且沿垂直地埋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的地下端头机构包括内部设有第一电加热器的第一微孔管,第一微孔管的投影在垂直地埋管和保温管之间,电加热电源线连接第一电加热器,两根水膜进水管的底部分别连接第一微孔管从而构成U型回路,所述的第一微孔管位于垂直地埋管底部,
其中一根水膜进水管连接有进气管。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地下端头机构还包括设有第二电加热器的第二微孔管,电加热电源线连接第二电加热器,第二微孔管的投影在保温管内,第二微孔管的顶部密封连接复合单壁管,复合单壁管的顶部与保温管底部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在复合单壁管内插设有连接第二微孔管的回水管,所述的复合单壁管顶部与回水管密封连接,且回水管端部延伸到保温管端部。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在垂直地埋管上部外壁设有单井回灌换热器,所述的单井回灌换热器上设有低温地源水进水管和低温地源水出水管。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所述的垂直地埋管深度为2000-3000米,单井回灌换热器内设有套设在垂直地埋管外的保温层且保温层的深度为0-200米,保温管深度不大于1400米,复合单壁管的长度不大于1000米。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所述的第二微孔管套设在第一微孔管内,且第一微孔管位于垂直地埋管底部。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其中一根水膜进水管上设有空气混合器,空气混合器上连接有进气管和污水泵,另一根水膜进水管通过配电柜连接发电机。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回水管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出口分别连接发电机和水净化过滤器,水净化过滤器连接净化泵,净化泵连接净化出水管,发电机连接冷却器,冷却器连接换热器。
在上述的中深层多功能地源井中,所述的净化泵还通过氧气混合器分别连接有水膜进水管和污水泵的进料口,水净化过滤器底部设有出渣池,污水泵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有机介质入口管和污水入口管,冷却器内设有循环冷却水管,换热器内设有高温供水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了中深层地源井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后所具有的超氧化能力,用于氧化燃烧有机碳氢化合物,一面产生热一面使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分解无害化。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被氧化分解成为碳和氢分子而无害化,当污水中富含碳氢化合物时,由地面井口沿内管壁的燃气管输往端头经电热点火进行无焰/有焰燃烧。其污水温度升高并沿另一个通道返回至井口的发电换热装置中,完成热能的转换释放,水质的净化过滤并导入中水回用系统。全部过程封闭无二次污染无有害物排出,完成了一次能量的发生产出输出的过程,并且能以主动可调被动可调积极优化的方式服务于区域建筑物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深层井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地下端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6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节水沐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冷系统的热量回收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