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6292.6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1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张娜;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栋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2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胡昊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钳 钳臂 腹腔镜 血管阻断 分离钳 控制钢丝 无损伤 管壁 钳柄 远端 本实用新型 控制手柄 倾斜延伸 相对设置 依次连接 中部铰接 钳夹 硬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该腹腔镜血管阻断分离钳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手柄、硬质的管状钳臂、钳夹和穿设在管状钳臂内的控制钢丝,其中,所述钳夹由第一半钳夹和第二半钳夹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钳夹由管状钳臂的管壁的一半向管状钳臂的远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半钳夹与第一半钳夹相对设置,其根部向第一半钳夹的一侧倾斜延伸一钳柄,该钳柄的中部铰接在管状钳臂的管壁上,末端与控制钢丝的远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手术器械,特别涉及用于将血管暂时夹闭的手术钳。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腹部切口瘢痕小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腔镜可以完成的复杂腹部手术越来越多、手术经常涉及到腹腔内血管组织的解剖、分离、显露、阻断等情况。例如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经常需要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显露、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等。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是一种在腹腔镜下解剖、分离、阻断血管或钳夹控制出血,起到分离解剖血管,夹持脏器、血管,万一术中血管损伤出血,可以临时夹闭血管而不损伤血管组织、避免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等情况的发生,使手术操作更加安全,更好的完成手术,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现有的腹腔镜血管阻断分离钳由近至远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手柄、硬质管状钳臂、钳夹和穿设在钳臂内的控制钢丝,其中,钳夹由两个半钳夹组成,手术时医生通过控制手柄操纵钳臂内的控制钢丝来使钳夹张开和闭合,达到夹持血管的目的。本发明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现有的腹腔镜血管阻断分离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由于血管多与周围组织粘连,对血管进行分离时为避免损伤血管通常需将钳夹伸至血管与粘连组织之间小心挑拨,而现有技术中组成钳夹的两个半钳夹均是活动的,两者共同开合,张开后两个半钳夹与钳臂之间均存在夹角,无法有效的挑起血管使之与粘连组织分离,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至少两把血管阻断分离钳配合才能将血管与粘连组织分离,这无疑增大了手术难度;此外,当需要对血管进行夹闭时,必须将血管完全夹持在组成钳夹的两个半钳夹之间,又由于钳夹张开时两个半钳夹与钳臂之间均存在夹角,因此需要将血管与粘连组织分离出较大的间隙才能插入一个半钳夹,从而完全夹持住血管,而将血管与粘连组成分离的间隙越大往往越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了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该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腔镜无损伤血管阻断分离钳,该腹腔镜血管阻断分离钳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手柄、刚性的管状钳臂、钳夹和穿设在管状钳臂内的控制钢丝,其中,所述钳夹由第一半钳夹和第二半钳夹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半钳夹由管状钳臂的管壁的一半向管状钳臂的远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半钳夹与第一半钳夹相对设置,其根部向第一半钳夹的一侧倾斜延伸一钳柄,该钳柄的中部铰接在管状钳臂的管壁上,末端与控制钢丝的远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腹腔镜血管阻断分离钳,其中,所述钳夹的结构为常见的双弯型、角弯型、匙型、直全齿型或弯全齿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通过控制钢丝推动第二半钳夹的钳柄使所述钳夹张开时,所述钳柄的反作用力就会使控制钢丝偏离管状钳臂的轴线而弯曲,这不仅增大了控制钳夹开合的难度,而且容易使控制钢丝折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控制钢丝的远端与所述钳柄的末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该连接件由相互铰接的滑块与连接杆组成,其中,所述滑块与管状钳臂动配合,且远离铰接点的另一头与控制钢丝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铰接点的另一头与所述钳柄的末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栋,未经杨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6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