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环式提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4009.6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6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雨晨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王文伶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环式提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环式提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外出购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购物的商品量与质量也不断提高,往往避免不了需手提大袋小袋的物品,随之带来了运输辛苦,提袋勒手,运送不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用于协助提物以减轻这些问题的提物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提物器一般是由塑料制成的硬质环体,形状固定不变,不具有可塑性,体积较大,携带很不方便,并且不太实用、美观,承重能力也一般。此外,现有的提物器一般仅适用于用手直接提拿,若购物后需要坐公交车或地铁回家,而所提物品又比较重,往往会很辛苦很累,手会被袋子勒得很痛;即使所提物品不重,手需一直提着物品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提物器形状固定不变,不便于携带且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美观、多功能的手环式提物器。
一种手环式提物器,包括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所述第一手环本体的两端通过接扣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闭合环体;所述第二手环本体的两端通过接扣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闭合环体;所述第一手环本体和所述第二手环本体上分别设有一固定连接区,第一手环本体与第二手环本体在固定连接区处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均由可弯折变形的材料制成。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均由布带缝制而成。
更优选的,所述布带为涤纶布带。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区分别位于第一手环本体的长度中间位置和第二手环本体的长度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接扣为金属的子母扣,所述第一手环本体的两端和第二手环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子母扣扣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环本体的周长比第二手环本体的周长长2±0.6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环本体的长度为18±0.3cm或16.5±0.3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的宽度均为1.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构成两个手环,用于提物前其可作为装饰物戴于手上,不仅便于携带还美观大方。第一手环本体和第二手环本体分别通过接扣可拆卸地扣接在一起形成两个环体,即可以如现有的提物器那样直接用于协助手提物品,也可将其中一环体环扣于其它承重杆上,如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将其中一环体环扣在车上的横向扶手上,从而释放双手,便于物品的运送。本实用新型即是提物器,又可作为手环饰品,美观大方,携带方便,且可有多种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所述手环式提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所述手环式提物器处于另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另一种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环式提物器,包括第一手环本体10和第二手环本体20,以及两对金属的子母接扣41、42、43、44。
第一手环本体10和第二手环本体20由涤纶布带缝制而成,具体是将宽度均为2.2cm,长为18±0.3cm和长为16±0.3cm的两条涤纶布带分别对折形成宽为1.1cm的布带,然后通过缝线固定。第一手环本体10的周长比第二手环本体20的周长长2±0.6cm。在第一手环本体10的长度中间位置设定一用于与第二手环本体20固定缝接在一起的区域,称为固定连接区30;同样的,在第二手环本体20的长度中间位置设定一用于与第一手环本体10固定缝接在一起的区域,也称为固定连接区30;第一手环本体10与第二手环本体20在固定连接区30处通过缝线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手环本体10的两端分别与子母扣43、44缝接在一起,通过子母扣43、44将第一手环本体10的两端扣接在一起,形成第一闭合环体。第二手环本体20的两端分别与子母扣41、42缝接在一起,通过子母扣41、42将第二手环本体20的两端扣接在一起,形成第二闭合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雨晨,未经林雨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4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