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9605.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柏阳;张启和;陶金;翟光祥;冯婷婷;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黄枝传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支柱 防雷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支柱式防雷保护器一般有带内间隙和无间隙两种类型结构,上端铝帽电极不具备夹线功能,也不带脱离器。其中带内间隙的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内部发生燃弧后,热气体无法释放,经过多次燃弧会烧坏内部芯体,使保护器失效;无间隙结构因为不带间隙,与普通式配电型避雷器相比,除不具备针式绝缘子功能外,内部氧化锌电阻片长期要承受工频电压,易老化,寿命短,若避雷器本体出现故障会直接引起线路接地跳闸,不易维护,线路运行不可靠;不管是带间隙和无间隙的结构,传统的支柱式防雷保护器无带夹线和带脱离器功能。传统的支柱式防雷保护器的缺点是使用安全性不高,寿命短,不易维护,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可作为绝缘子使用,又可作为避雷器使用的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包括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本体包括穿芯芯棒和内部避雷器芯体,所述穿芯芯棒一端设置铝帽电极,另一端设置钢脚,所述内部避雷器芯体采用无纬带或环氧筒,所述铝帽电极和钢脚之间设置若干环形电阻片,所述无纬带或环氧筒、环形电阻片外包覆整体式一次成形的复合外套,所述铝帽电极外设置线夹压板,所述避雷器本体外设置脱离器。
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所述铝帽电极呈U形套于所述穿芯芯棒的一端,所述铝帽电极的开口端的外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无纬带或环氧筒。
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所述钢脚设置在所述穿芯芯棒的另一端,所述钢脚的内侧端的外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无纬带或环氧筒。
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所述复合外套呈圆柱状,所述复合外套的外径间隔设置若干个伞叶。
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所述线夹压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铝帽电极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柱式防雷保护器,其所述避雷器本体外设置脱离器是从下端两个伞叶中间位置引出,引出的螺杆上装置脱离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避雷器本体内设置穿芯芯棒和内部避雷器芯体,在线路正常运行下,保护器呈现高阻绝缘体,可作为柱式(针式)绝缘子使用,故可把其作为绝缘子使用,当遭受雷击时,由于避雷器本体被击穿,雷击电流可从一个金属端子传递给另一金属端子,从而迅速把雷电流释放大,从而又可将其作为避雷器使用;串联了脱离器,当出现异常时,脱离器动作,形成有效间隔的空气间隙,此时短期内还是可以当绝缘子使用,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便于维护人员及时维护和更换产品。本实用新型采铝制线夹结构,方便导线固定和安装,采用铝制压板,减少线路涡流损耗,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可替代变压器台区使用的部分结构变台式避雷器,替代后结构简化,抗弯性能更佳,故障点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避雷器本体1,所述避雷器本体1包括穿芯芯棒2,所述穿芯芯棒2一端设置铝帽电极3,所述铝帽电极3呈U形套于所述穿芯芯棒2的一端,所述铝帽电极3的开口端的外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无纬带或环氧筒4。所述穿芯芯棒2的另一端穿过钢脚电极5并且利用螺母6固定,所述钢脚电极5呈圆筒形穿过所述穿芯芯棒2的另一端,所述钢脚电极5的内侧端的外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内部避雷器芯体,所述内部避雷器芯体采用无纬带或环氧筒4。所述铝帽电极3和钢脚电极5之间设置若干环形电阻片7,所述无纬带或环氧筒4、环形电阻片7外包覆整体式的复合外套8,所述复合外套8呈圆筒状,所述复合外套8的外周间隔设置若干个锥形延伸环9。所述铝帽电极3外设置线夹压板10,所述线夹压板10通过螺栓11连接于所述铝帽电极3上。所述避雷器本体1外设置脱离器12,所述脱离器12穿过所述复合外套8置于所述钢脚电极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9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热编织套管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