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污水清理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58915.5 | 申请日: | 201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钢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9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污水 清理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污水清理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
目前,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出去,而会影响周围环境,所以需对污水进行过滤后处理,而现有的污水清理过滤装置,操作复杂、不方便移动,不具有净化功能,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移动,不紧具有过滤功能还具有净化功能的小型污水清理过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水清理过滤装置,操作复杂、不方便移动,不具有净化功能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移动,不紧具有过滤功能还具有净化功能的小型污水清理过滤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小型污水清理过滤装置,包括有底板、竖杆、轮子、框体、盖板、吸水装置和净化装置,底板底部左右两侧都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竖杆,竖杆为对称设置,竖杆底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轮子,底板顶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框体,框体顶部设有盖板,盖板左端通过销轴连接的方式与框体左侧顶部连接,盖板与框体配合,框体内左侧设有净化装置,框体内右侧设有吸水装置,吸水装置的吸水部件位于框体外。
优选地,吸水装置包括有箱体、第一水泵、吸水管、吸嘴、第一出水管、第一单向阀、网框、第一进水管、接头和横板,框体内右侧面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横板,横板顶部设有网框,网框底部与横板顶部接触,网框左侧中部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进水管与网框内连通,第一进水管尾端连接有接头,框体内底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箱体,箱体内底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右侧连接有吸水管,吸水管尾端贯穿箱体右侧中部和框体右侧下部位于框体外,吸水管尾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吸嘴,第一水泵左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尾端贯穿箱体左侧中部与接头连接,第一出水管与第一进水管连通,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包括有第二水泵、第二进水管、第二单向阀、固定块、净化器、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单向阀,框体外左侧面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顶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净化器,净化器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净化器内连通,第二出水管尾端贯穿框体左侧上部位于框体内,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框体内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尾端贯穿框体左侧下部与净化器连接,第二进水管与净化器内连通,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气缸、连杆、弹簧和活动板,底板底部左右两侧都通过销钉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为对称设置,活动板中部开有通孔,竖杆位于通孔内,左侧活动板顶部右侧与底板底部左侧之间连接有弹簧,右侧活动板顶部左侧与底板底部右侧之间连接也连接有弹簧,底板底部左右两侧都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气缸,气缸位于竖杆与弹簧之间,气缸呈竖直设置,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连杆,左侧连杆底端通过销钉连接的方式与左侧活动板顶部右侧连接,右侧连杆底端通过销钉连接的方式与右侧活动板顶部左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磁铁和铁块,框体右侧顶部安装有铁块,盖板右端安装有磁铁,磁铁与铁块接触。
优选地,底板的材质为Q235钢。
工作原理:首先操作人员通过轮子移动本装置至污水处,再将吸水装置的吸水部件位于污水内,启动吸水装置,吸水装置的吸水部件将污水吸入框体内并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过滤后掉落至框体内,而污水内的杂物位于吸水装置内。当污水全部吸入框体内时,即可关闭吸水装置,打开盖板,将杂物从吸水装置内取出,再关闭盖板,启动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对框体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当污水全部净化后,关闭净化装置,打开盖板,即可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钢,未经李成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8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