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塑料颗粒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5318.7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4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乔江浩;冯飞;马晓敏;叶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16 | 分类号: | F26B17/16;F26B23/06;F26B25/2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2132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塑料颗粒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塑料颗粒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 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 等添加剂组成。塑料再生工艺中,废弃塑料的清洗环节至关重要,清洗的程度与再生塑料的 质量息息相关,塑料清洗过后,需要对塑料进行烘干,目前,市场上的塑料颗粒烘干机大部分都是将塑料颗粒放置到一个箱子里,用热风机进行吹干,由于刚清洗过后的塑料颗粒附着的水较多,潮湿度比较高,烘干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通过调节塑料颗粒通过所述烘干筒速度的烘干装置,从而有效提高烘干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塑料颗粒烘干装置,包括
设有内腔的烘干筒,
位于所述烘干筒顶部,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料口;
位于所述烘干筒底部,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料口打开或者封闭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中还设有具有加热丝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能够将经进料口进入的塑料颗粒导入至出料口;
所述导料板设有转动连接在所述烘干筒内壁上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做等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
所述第一端部还设有用于所述导料板后的固定的固定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料板设有至少两个,且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料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烘干筒内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上,
所述导料板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其自由端指向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导料板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枢轴以及活动插杆
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烘干筒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端部设有与所述枢轴同心的配合孔;
所述烘干筒内还固定有与所述枢轴同轴心的活动插杆,该活动插杆与所述第一端部设有间距,所述活动插杆的第二端部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伸入或者拔出于所述配合孔中,该第二端部与所述配合孔之间的形状配合能够限制所述第一端部做旋转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合孔内设有N个等角度设置矩形卡槽
所述第二端部设有能够卡入所述矩形卡槽中的矩形卡臂;
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导料板间歇旋转M度;
其中 。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N=12,M=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为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导料板上的湿度传感器,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感测到所述塑料颗粒的湿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出料口打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料板还设有用于使其发生震动的震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可调节角度的导料板,通过调节导料板向下倾斜的角度,从而改变塑料颗粒通过其中时滑落的速度,继而改变塑料颗粒通过导料板的时间,该时间影响这塑料颗粒的烘干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烘干筒;4-进料口;6-出料口;8-导料板;10-配合孔;12-活动插杆;14-矩形卡臂;16-矩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
设有内腔的烘干筒2,
位于所述烘干筒2顶部,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料口4;
位于所述烘干筒2底部,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料口6打开或者封闭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中还设有具有加热丝的导料板8,所述导料板8能够将经进料口4进入的塑料颗粒导入至出料口6;
所述导料板8设有转动连接在所述烘干筒2内壁上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做等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
所述第一端部还设有用于所述导料板8后的固定的固定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料板8设有至少两个,且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料板8的所述第一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烘干筒2内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5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