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5134.0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申永鹏;刘硕;陈文龙;谢小品;李信波;许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卓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耗 双干簧管 采样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水表计量信号采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智能计量技术在水表、电表、燃气表、热量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正在对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进行大力的研究和建设工作。随着电网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电表在我国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智能水表、燃气表和热量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当干簧管K1或者干簧管K2长期闭合时,电路会产生电流消耗,系统功耗较大,如果为了减少功耗,增加电阻的阻值,采样电路的可靠性会降低,无法满足智能水表信号采样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高采样精度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其中,包括电阻R1、电阻R2、双簧管K1、双簧管K2、电容C1、电容C2和微控制器,电阻R1、电阻R2并联后共同连接微控制器的PD4管脚,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PC3管脚、电容C1的正极和干簧管K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PC2管脚、电容C2的正极和干簧管K1的一端,电容C1的正极和干簧管K2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的PC3管脚连接,电容C2的正极和干簧管K1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的PC2管脚连接,电容C1、电容C2并联,电容C1和电容C2的负极均接GND,干簧管K1、干簧管K2并联,干簧管K1、干簧管K2的另一端均接GND。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为STM8L052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电容C1为100pF。
优选的,所述电容C2为100pF。
优选的,所述电阻R1为2.2K。
优选的,所述电阻R2为2.2K。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系统用于基于双干簧管采样的智能水表计量信号采样,仅仅在采样瞬间(10us)以内,并联的电阻会消耗电流,降低了功耗。本实用新型的采样电路以较小的电阻阻值,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对干簧管密封性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增加了滤波电容,对采样线上的干扰信号进行滤波,提高了采样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采样电路,采样干簧管K1和K2一端并联并连接至GND,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器的PC2和PC3管脚,并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两个电阻上拉至电源VCC。电阻R1、R2均为106K。当干簧管K1或者K2长期闭合时,电路会产生VCC/R1的电流消耗,系统功耗较大,增大电阻R1或者R2会减小功耗,但是采样电路的可靠性会降低(对干簧管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如果有进水造成干簧管断开状态下电阻减小,则会造成采样错误)。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功耗双干簧管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双簧管K1、双簧管K2、电容C1、电容C2和微控制器,电阻R1、电阻R2并联后共同连接微控制器的PD4管脚,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PC3管脚、电容C1的正极和干簧管K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PC2管脚、电容C2的正极和干簧管K1的一端,电容C1的正极和干簧管K2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的PC3管脚连接,电容C2的正极和干簧管K1的一端均与微控制器的PC2管脚连接,电容C1、电容C2并联,电容C1和电容C2的负极均接GND,干簧管K1、干簧管K2并联,干簧管K1、干簧管K2的另一端均接GND。微控制器为STM8L052单片机,电容C1、C2均为100pF,电阻R1、R2均为2.2K。
采样干簧管K1和K2一端并联并连接至GND,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器的PC2和PC3管脚,并通过R1和R2两个电阻上拉连接至微控制器的IO口(PD4),同时通过并联电容C1和C2连接至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卓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卓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5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