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4822.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9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侯嵩;徐建;郭昌胜;党云博;吕佳佩;万利;张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G5/50 | 分类号: | F23G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刘小静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物 燃烧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物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含有各类有机物的固体废物多采用焚烧法进行处置,为研究这些污染物在焚烧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许多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开发了相应燃烧装置,模拟了目标污染物的焚烧降解过程。温度是燃烧实验中的影响污染物焚烧降解效率、降解路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对比不同温度下产物的生成浓度和种类,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定量定性解析污染物降解路径,因此精准控制污染物在燃烧装置中的燃烧温度十分重要。
实验室条件下,控制气相反应温度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方法为采用管式反应器,将其置入加热炉内部,通过调整加入炉的温度,实现污染物在反应器中的反应温度调节。以三段式加热炉(整个炉体分为三段,每段可单独设定加热温度,从而保证加热温度在一定区域内恒定,通常比一段式对温度的控制更为准确。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炉体其温度矫正曲线不一定相同,但加热炉两端与外部环境(室温:24oC)相接的部分,均存在着一个温度过渡区。实验中反应物在这一区域中将停留一定时间,高温情况下有很大可能发生副反应(例如当研究污染物在700oC条件下降解情况时,该区域温度为500oC,也可能发生反应并生成相应产物),对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染物降解的生成产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不利于研究人员确定污染物焚烧降解机理,对研究污染物降解路径带来了干扰因素。
在利用管式加热炉对反应器进行加热时,早期多采用封闭的玻璃安剖作为污染物气相燃烧降解的反应器,在加热装置的设计中,除未考虑温度过渡区对试验的影响外,也没有考虑炉体与反应管之间的空隙造成的热损失,即加热炉的加热温度和反应管的实际温度不能保证一致,因此研究结果存在一定误差。设计直立式管式反应器,将反应管竖直插入反应炉内部,对反应管与炉体之间的空隙填充材料(如石英棉等),能够尽量降低热损失,从而保证加热炉加热温度与反应管温度的一致性,但依然存在温度过渡区,无法避免副反应在温度过渡区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加热炉内的温度过渡区对污染物燃烧降解过程的干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石英棒插入反应器中的长度来保证反应物始终在恒温区发生燃烧降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炉、三通、高纯石英棒和高纯石英管,加热炉位于两个三通之间,高纯石英管穿过加热炉以及加热炉两端的三通,高纯石英棒置于高纯石英管内。
具体地,所述高纯石英管为纯度为99.999%的石英体。
具体地,所述高纯石英棒为纯度为99.999%的石英体。
具体地,所述所述三通为PTFE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石英棒插入反应器中的长度来保证反应物始终在恒温区发生燃烧降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加热炉,2. 三通,3. 高纯石英棒,4. 高纯石英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污染物气相燃烧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炉1、三通2、高纯石英棒3和高纯石英管4,加热炉1位于两个三通2之间,高纯石英管4穿过加热炉1以及加热炉1两端的三通2,高纯石英棒3置于高纯石英管4内。所述高纯石英管4为纯度为99.999%的石英体。所述高纯石英棒3为纯度为99.999%的石英体。所述高纯石英管4与高纯石英棒3之间的环形间隙小于高纯石英管4横截面积的10%。所述三通2为PTFE材质。
以加热炉1长度为50CM为例,高纯石英管4长度为53-54CM,外径为20mm,内径为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4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外绕电机主定子和副定子组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电力检修移动管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