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离心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3730.5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3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龙;肖俊峰;高松;蔡柳溪;李园园;上官博;段静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2 | 分类号: | F04D17/12;F04D29/44;F04D29/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离心 压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热力发电领域中的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CO2循环具有设备紧凑、系统简单、无水处理、压缩功小、低阻传输、高效回热等优点,可以降低平准化电力成本8~15%,在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大型火力发电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CO2系统主要是由压缩机、加热器、涡轮机、回热器和预冷器等部件组成。其中超临界CO2物性、换热规律研究,压缩机和涡轮机的设计制造,系统运行状态控制研究等关键技术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目前,针对离心压缩机的设计研究都是朝着高速、高效、高压比的方向发展,有关超临界CO2压缩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压缩机效率,降低能耗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热力发电领域中的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压缩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处于微超临界状态的CO2气体的高效压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压缩装置,包括两级叶轮,第一级叶轮包括叶轮Ⅰ、无叶扩压器Ⅰ、叶片扩压器Ⅰ和无叶扩压器Ⅱ,第二级叶轮包括叶轮Ⅱ、无叶扩压器Ⅲ、叶片扩压器Ⅱ和无叶扩压器Ⅳ;
此外,还包括位于叶轮Ⅰ前端的进口段,位于无叶扩压器Ⅳ末端的排气蜗壳,以及依次连接在两级叶轮之间的弯道Ⅰ、回流器和弯道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叶轮Ⅰ是由轮盘Ⅰ、主叶片Ⅰ和分流叶片Ⅰ构成的半开式叶轮,叶轮Ⅱ是由轮盘Ⅱ、主叶片Ⅱ和分流叶片Ⅱ构成的半开式叶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主叶片Ⅰ、主叶片Ⅱ、分流叶片Ⅰ和分流叶片Ⅱ的叶顶间隙均为叶尖半径的0.3%~0.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主叶片Ⅰ、主叶片Ⅱ、分流叶片Ⅰ和分流叶片Ⅱ的稠度均在1.0~1.2,两个分流叶片前缘与叶轮进口间距均占叶轮流道流向总长的1/4~2/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叶轮Ⅰ和叶轮Ⅱ的主叶片进气攻角均为1°~3°,轮盘前缘和叶尖半径比均为0.3~0.3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主叶片Ⅰ、主叶片Ⅱ、分流叶片Ⅰ和分流叶片Ⅱ均采用后弯式设计,后弯角在-35°~-45°之间,所有叶片采用钛合金制成,叶片最薄位置厚度大于等于1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主叶片Ⅰ、主叶片Ⅱ、分流叶片Ⅰ和分流叶片Ⅱ前缘均为椭圆形状,椭圆纵横比在3~5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无叶扩压器Ⅰ、叶片扩压器Ⅰ、无叶扩压器Ⅱ、无叶扩压器Ⅲ、叶片扩压器Ⅱ、无叶扩压器Ⅳ和回流器组成了扩压流道,叶片扩压器Ⅰ、回流器和叶片扩压器Ⅱ叶型采用NACA 6系列翼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排气蜗壳出口半径和蜗壳喉部半径之比为1.3~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弯道Ⅰ出口宽度和进口宽度之比为1~1.5;
回流器出口宽度和进口宽度之比为1~1.5;
弯道Ⅱ出口宽度和进口宽度之比为1~1.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压缩装置在具体操作时,离心压缩机叶轮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且两级叶轮处于不同转速,将处于微超临界状态的CO2从充装系统抽入压缩机进口段。无叶扩压器Ⅰ、叶片扩压器Ⅰ、无叶扩压器Ⅱ、无叶扩压器Ⅲ、叶片扩压器Ⅱ、无叶扩压器Ⅳ和回流器组成离心压缩机的扩压流道,超临界CO2压力进一步提高。最后,超临界CO2从排气蜗壳流出压缩机,进入换热器进行定压吸热,达到满足透平做功要求的气体参数。本实用新型所述离心压缩装置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实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口段,2-叶轮Ⅰ,3-叶轮Ⅱ,4-无叶扩压器Ⅰ,5-叶片扩压器Ⅰ,6-无叶扩压器Ⅱ,7-弯道Ⅰ,8-回流器,9-弯道Ⅱ,10-无叶扩压器Ⅲ,11-叶片扩压器Ⅱ,12-无叶扩压器Ⅳ,13-排气蜗壳;
201-主叶片Ⅰ,202-分流叶片Ⅰ,203-轮盘Ⅰ;
301-主叶片Ⅱ,302-分流叶片Ⅱ,303-轮盘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3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粘结剂冷料生产用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