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2481.8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彩峰;王修垒;张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界面 智能卡 用载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生产及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界面模块、卡片生产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卡一般包括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和双界面智能卡。
接触式智能卡,是通过智能卡表面的触点和读卡器通过互相接触实现读卡器对智能卡芯片的访问。接触式智能卡载带的接触面通过蚀刻工艺,形成蚀刻线,将接触面分割成8个触点(或6个触点,不含有ISO7816协议定义的C4和C8)。根据ISO7816协议,读卡器通过接触式的触点,访问智能卡内的芯片。
非接触式智能卡,卡体内含有和芯片相连接的线圈,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读卡器和智能卡芯片的访问。非接触式智能卡载带含有两个连接卡体内天线线圈的触点。非接触式智能卡,按照行业相关协议(如ISO 14443Type A),通过相隔一定距离,以射频方式来访问芯片。
双界面智能卡,具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卡片功能。双界面智能卡载带包含接触式智能卡载带和非接触式智能卡载带的特点。
双界面载带封装成模块后,主要通过上锡焊接(或其它易于产生高温的工艺)方式,实现模块非接触触点和卡片天线内触点的连接。经过对上锡过程的分析,发现焊接时温度过高,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翘起等现象,从而造成模块、卡片的失效。
双界面卡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一种典型的双界面卡片是用于金融应用的银行卡,被放置于钱包中、口袋中。卡片容易受到外力影响,从而造成芯片的物理断裂、受损,或造成芯片引线的断裂。
基于以上,本实用新型在非接触线路上增加了改良设计,1)设计了易于散热的结构;2)将两段非接触线路的开口处设计成非对称结构,以减少来自于卡片外部的力对模块(或卡片)的影响;3)将非接触线路和芯片非接触引脚连接的部分线路设计在接触面的蚀刻线内部,避免因蚀刻线处强度不足,而造成非接触引线因卡片受力而出现断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载带的包封面的非接触线路设计。本实用新型使双界面卡片的生产过程更可靠、双界面卡片的机械性能得到了提升等。
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由基材(A100)、接触面和包封面组成。接触面和非接触面为导电导热较好的金属材料,或由其形成的金属连接线,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金属材料中间放置有起到绝缘及承载作用的带基。带基和金属结构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一起。
其中:
基材实现接触面和包封面的连接和绝缘作用;接触面含有8个(或6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符合ISO7816协议的一个触点;包封面由非接触线路(A102)、焊盘(C105)组成,焊盘(C105)实现智能卡芯片的ISO7816协议规定的引脚引出,连接到接触面从面实现双界面卡的接触功能,非接触线路用于实现芯片非接触引脚和双界面卡片内部线圈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改良设计,这些主要体现如下设计特征上:
非接触线路(A102)是由C100、C101、C102、C103、C104、C106组成。
1)触点C100用于实现双界面模块和双界面卡片内天线线圈的连接。在与双界面卡片天线线圈连接的触点C100附近通过非接触线路向外扩展增加线路形成小的散热点C101。非接触卡片制作时,会在非接触线路的触点部位(C100)上锡,上锡的瞬间温度较高,热量集中在触点C100,很容易造成连接处断裂、翘起、非接触线路和基材脱离等现象,本设计在触点C100附近通过非接触线路向外扩展增加线路形成小的散热点C101,可以在上锡时起到散热的作用。因C101处不需要被上锡,且C101为金属导电导热材料。此种散热方式是首次在本领域应用。这种小的散热点C101的个数、位置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进行任何有益的布置,不受具体使用的限制。
2)非接触线路(A102)由两段组成,两段的中间开口(C107)设计为非对称结构。传统设计中,开口处位于模块中心线上,且和模块中心线重合,卡片容易受到外力造成在中心线附近断裂。通过非对称的开口设计结构,能够减少来自于卡片外部的力对模块(或卡片)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双界面智能卡片受到的垂直卡体表面的力的影响。从而提升双界面智能卡片的机械强度,减少卡片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失效。此种非对称结构的开口位置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进行任何有益的布置,不受具体使用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24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型长寿命的三极管
- 下一篇:一种安全稳定整流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