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1552.2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8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柯克;常林荣;刘启凯;马桔华;章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4;H01M10/655;H01M10/6563;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汪利胜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动力电池 导热 结构 | ||
1.一种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若干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若干竖向布置的电芯单元,其特征是,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支架、超导热传热组件,超导热传热组件安装在支架上且前后两侧均设有伸出支架的传热部,电芯安装在支架上且右侧表面贴合在超导热传热组件上,电芯左侧表面贴合在左侧相邻的电芯单元的超导热传热组件上,电池模块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超导热传热体,超导热传热组件前后两侧的传热部分别贴合在电池模块前后两侧的超导热传热体上,基座上靠近超导热传热体的一端连接有超导热汇热排,超导热传热体的一端均与超导热汇热排连接,基座上与超导热汇热排连接有换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超导热传热组件呈片状结构,超导热传热组件上设有和电芯适配的冲槽,冲槽外底面朝向支架侧凸出,冲槽外底面与电芯表面贴合,冲槽内底面与相邻电芯单元的电芯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支架呈框状结构,电芯连接在支架内,超导热传热组件下边缘设有定位翻边,传热部与超导热传热组件之间以及定位翻边与超导热传热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凸台,支架上和连接凸台对应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凸台适配插装在连接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超导热传热体包括若干根堆叠在一起的传热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传热杆呈中空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换热源包括换热板,换热板和超导热汇热排之间连接导热杆,换热板上安装有蛇形的换热风管和蛇形的电热丝,超导热汇热排上安装有温度检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动力电池导热均温结构,其特征是,超导热传热体和超导热传热组件之间导热粘合剂连接,超导热传热体和超导热汇热排之间导热粘合剂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15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