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通风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50308.4 | 申请日: | 201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史迅;李菲;袁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玻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1D33/00;B64D11/06;B60N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适用的双通风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座椅的通风性便是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夏季虽然有自动空调能够保持车内恒定温度,但由于乘员身体与座椅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排除,会使人感觉非常不舒服。座椅通风独有的通风循环系统,源源不断的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流出,防止臀部与后背积汗,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
目前市场上部分高档汽车已经具备通风功能,较为通用的有两种通风装置。如实用新型专利CN103042960 A公布了一种座椅通风装置的布置结构,在汽车座椅的海绵承载垫内设一个凹陷的风扇架构区,将多个轴流风机置于其中,达到通风的目的。这种通风装置,会对汽车座椅主体海绵垫造成较大的破坏,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造成坐垫表面的塌陷,且安装非常复杂。另一种如实用新型专利 ZL200720151433.2公布的一种汽车通风座椅结构,在汽车座椅坐垫和背靠部的泡绵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及沿该进气孔辐射延伸的若干具有一定深度的空气流道,通过送风装置将车内的环境空气经进气孔送入空气流道,再由空气流道通过各椅套的滤网层和带有若干透气孔的表面层与人体接触,实现热交换。这种通风装置,出风会聚集在座椅表面的局部位置,出风非常不均匀,影响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通风座椅,该座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座椅的坐垫和靠背皮套上的出风量较大且分布均匀的特点,乘客坐感安全舒适。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双通风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通风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通风组件包括座椅皮套、3D直立棉、座椅主体海绵和通风系统,分别在所述的座椅本体的坐垫和靠背的座椅主体海绵上各开有一个进风口和与该进风口相通的导风槽,该导风槽在所述的坐垫和靠背的主体海绵上广泛分布,在所述的导风槽的内外是一层通风的3D直立棉,在所述的3D直立棉上覆盖着所述的座椅皮套,该座椅皮套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风机、导风管,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的导风管与所述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相连,该导风管的另一端一分为二,并分别与所述的坐垫的进风口和靠背的进风口相连。
所述的座椅本体是乘用车座椅、工程机械车辆座椅、高铁座椅、航空座椅或儿童安全座椅。
所述的座椅皮套的材质为真皮、人造皮革或其他类似材料。
所述的3D直立棉的厚度为1mm-50mm,优选为10mm-15mm。
所述的导风槽的深度为2mm-50mm,优选为10mm到15mm。
所述的导风槽的形状为一个以上的H型或者U型槽。
所述的风机为专业的高效工业静音风机。
在风机的推动下,风机将风通过导风管经进风口进入导风槽,并在3D直立棉部分均匀分布,再从座椅皮套上的小孔渗出,起到通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双通风座椅,适合于各类座椅使用,包括乘用车座椅、工程机械车辆座椅、高铁座椅、航空座椅和儿童安全座椅等,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座椅的坐垫和靠背的皮套出风量较大且分布均匀的特点,并且能尽量避免破坏座椅泡绵结构,能有效防止泡绵长期使用后出现塌陷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双通风座椅在座椅的坐垫和靠背皮套上,都有出风量较大且分布均匀,乘客坐感安全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通风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具体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玻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玻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0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植物组织的微生物打孔接种器
- 下一篇:一种移种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