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除撕裂物残留物的自承式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7939.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韩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光大普特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8 | 分类号: | H01B11/18;H01B7/18;H01B7/4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王之怀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撕裂 残留物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承式结构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常规的自承式同轴电缆是目前使用普遍的通信线缆,由相互平行且通过护套连为一体的自承件(通常为由护套包敷的钢丝)与同轴线缆组成;可方便地在城市楼宇之间以及野外铺设。自承式同轴电缆安装时,都需要将其中的自承件与同轴线缆撕离并分开一段以后再剪除,余下的同轴线缆部分再装上电缆接头(F头)。然而自承件与同轴线缆撕离后,会在同轴线缆部位留下突出于线缆圆周表面的脊状残留物4(参见图4、图5),这会阻碍电缆接头的安装,必须用刀具仔细削除,既增加了安装工作量,也影响了安装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承式线缆的改进,该线缆应当不会影响安装工作进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易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消除撕裂物残留物的自承式线缆,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且通过护套连为一体的至少一根同轴线缆以及一根自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承件与同轴线缆的连接部位的两侧表面分别制作有一斜缝,两个斜缝相向而对并在自承式线缆长度方向上连续伸展,而在自承式线缆横截面上两个斜缝则往同轴线缆护套圆周表面至圆心之间部位延展。
所述斜缝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斜缝的长度为2-5mm,其顶端位于同轴线缆护套圆周表面以下2-3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在自承件与同轴线缆的连接部位制作了斜槽,因而自承件与同轴线缆撕离时形成的撕裂缝偏离了同轴线缆圆周表面而靠向圆心一侧,残留在同轴线缆圆周表面的不再是突出的脊状残留物,而是低于圆周表面的凹坑,对于电缆接头的安装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常规自承式线缆安装时无法避免的脊状残留物现象,不再对安装工作造成任何影响,不会影响安装工作进度,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自承件撕离后的线缆表面形状放大示意图。
图4是现有自承式线缆撕离自承件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消除撕裂物残留物的自承式线缆,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且通过护套连为一体的至少一根同轴线缆1(本实施例仅显示一根同轴线缆)以及一根自承件3;其中的自承件是由护套包敷的钢丝,同轴线缆是在内导体的外部由内而外地同轴包覆着绝缘层、外导体层以及护套;以上结构与现有的自承式线缆类同。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所述自承件与同轴线缆的连接部位的两侧表面分别制作有一斜缝2,两个斜缝相向而对并在自承式线缆长度方向上连续伸展;而在自承式线缆的横截面上,两个斜缝则往同轴线缆护套圆周表面至圆心之间部位延展。图2中显示了撕裂时形成的撕裂面5的横截面形状(为随机形成的不规则形状);图3中显示了自承件撕离后形成的凹坑6,该凹坑位于同轴线缆圆周表面R以下部位。
所述斜缝的横截面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优选,斜缝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长度优选为2-5mm,三角形端优选于同轴线缆护套圆周表面以下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光大普特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光大普特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7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