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文物矫形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5321.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9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潘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物院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624 | 代理人: | 任漱晨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物 矫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物修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文物矫形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青铜文物出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青铜文物出土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变形。而在对这些残损、变形的青铜文物修复时,对其矫形是一项重点、难点工作。一旦矫形不好,对青铜文物的修复必将失败。传统青铜器修复整形的方法包括压摸法、捶打法、锯解法、焊接法以及加温矫形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容易对青铜文物造成新的损伤。比如捶打法,用力过大易折断青铜器,用力过小达不到矫形的目的。另外,残损、变形青铜器因长期收到地下外力作用,很多部位呈横向变形,需要从内到外多着力点同时进行定位矫形。而目前的矫形装置相对比较简单,只能对结构简单,器形较小的青铜器进行简单修复,装置的使用也很简陋,无法精准定位青铜矫形部位,使用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物矫形仪,该文物矫形仪通过端面对应的定位头可以对各种大小的青铜文物进行定位矫形,同时文物修复者不再需要用手去伸进青铜器内部调节定位端,只需通过手轮控制定位头即可对准矫形部位,使用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文物矫形仪,包括基板和围绕基板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基板上的定位螺杆,该定位螺杆包括上定位螺杆和下定位螺杆。其中上定位螺杆一端安装上手轮,另一端与定位头朝向所述基板中心的第一定位模块相连,该上定位螺杆与固定在所述基板端面上的螺母组成上螺旋副,用于通过实现螺旋传动来驱动该第一定位模块在上定位螺杆轴向移动。而一端安装有下手轮的下定位螺杆通过支撑块安装在基板底面,该基板上与该下定位螺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空槽,与该下定位螺杆组成下螺旋副的活动螺母通过该导向空槽内的第二移动连接块与所述基板端面的定位头朝向与第一定位模块反向的第二定位模块相连,该下螺旋副用于通过实现螺旋传动来驱动连接该活动螺母的第二定位模块延导向空槽移动。
为了更好对青铜文物进行矫形修复,同时定位同一矫形部位,该上定位螺杆和下定位螺杆上下位置互相对应。
为了使上螺旋副在旋转时不晃动,增加上螺旋副的稳固,第一定位模块通过第一移动连接块与固定在基板端面的导轨相连。
为了防止下螺旋副下坠,同时使下螺旋副在旋转时不晃动,增加下螺旋副的稳固,该支撑块包括前支撑块和中心支撑块;其中前支撑块固定于基板底面,用于支撑下定位螺杆前端;而中心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基板底面中心,该中心支撑块通过盲孔与所述下定位螺杆另一端相连,用于支撑下定位螺杆后端。
为了对青铜文物残损变形部位加强定位和矫形能力,第一定位模块和/或第二定位模块上的定位头不止一个。
为了方便更换定位头,使定位头根据需要安装合适的,上述定位头可拆卸。
为了适应矫形部位残损变形情况,定位头根据需要设置的长短不同。
为了适应青铜器型的结构,定位头为纵向排列。
为了对青铜器进行全面修复,全面覆盖青铜器的修复面积,本实施例中上定位螺杆和下定位螺杆数量相同,均为8个。
为了稳固基板,该基板安装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两种定位模块可以较全面覆盖青铜器的面积,通过相应的定位头可以对各种大小的青铜文物进行定位矫形,同时文物修复者不再需要用手去伸进青铜器内部调节定位端,只需通过手轮控制定位头即可对准矫形部位,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矫形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矫形仪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矫形仪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矫形仪基板结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物院,未经南京博物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5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聚乙烯泡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纸塑复合用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