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篮超长前支臂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5030.1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魏铁山;满迪;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陈伟 |
主分类号: | E04G3/32 | 分类号: | E04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篮 超长 前支臂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吊篮超长前支臂加固装置,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吊篮前支臂超长是建筑幕墙或外装修工程中会普遍遇到并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将极大地增加吊篮前支臂横向失稳的风险甚至使吊篮施工变得不可能。一些施工人员通过搭设脚手架来替代吊篮完成建筑幕墙或外装修施工,但脚手架的搭设、拆除都会占用很多工期,当搭设很高时也会明显增加工程造价和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经济的处理此类问题,已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篮超长前支臂加固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篮超长前支臂加固装置,包括竖钢管、横钢管、斜挑钢管;竖钢管、横钢管均为多根,多根竖钢管分别固定于前支臂的两侧并呈井字形排列;竖钢管从前向后分为多排,最前排的竖钢管固定安装于女儿墙上,最后排的竖钢管固定安装于女儿墙后侧的屋顶上;
横钢管分为上钢管、下钢管;上钢管、下钢管均呈井字形排列,上钢管、下钢管均通过钢管扣件与竖钢管固定相接;上钢管固定设置于前支臂的下端,用于对前支臂提供加强支撑以及限位约束;下钢管固定设置于竖钢管的下部;
斜挑钢管为两根,两根斜挑钢管平行设置于前支臂的两侧;斜挑钢管的上端固定设置于前支臂的副受拉钢丝绳的支点处、下端通过钢管扣件与竖钢管和横钢管构成的支架总成固定相接;
前支臂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支管;转角支管通过钢管扣件固定设置于上钢管上,两个转角支管的前端交叉相接、后端固定设置于同一根上钢管上。
本实用新型可在架体前段对吊篮前支臂进行垂直和水平位置限位以及转角约束,具有结构稳固可靠、安全系数高、成本较低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搭设及拆卸方便,并且建材可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竖钢管;2、横钢管;3、斜挑钢管;4、前支臂;5、女儿墙;6、屋顶;7、主受拉钢丝绳;8、副受拉钢丝绳;9、钢管扣件;10、转角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钢管1、横钢管2、斜挑钢管3;竖钢管1、横钢管2均为多根,多根竖钢管分别固定于前支臂4的两侧并呈井字形排列;竖钢管1从前向后分为多排,最前排的竖钢管固定安装于女儿墙5上,最后排的竖钢管固定安装于女儿墙5后侧的屋顶6上;
横钢管2分为上钢管、下钢管;上钢管、下钢管均呈井字形排列,上钢管、下钢管均通过钢管扣件与竖钢管1固定相接;上钢管固定设置于前支臂4的下端;下钢管固定设置于竖钢管1的下部;竖钢管1和横钢管2构成的支架总成主要用于对前支臂4提供加强支撑以及限位约束,防止前支臂4晃动;
斜挑钢管3为两根,两根斜挑钢管平行设置于前支臂4的两侧;斜挑钢管3的上端固定设置于前支臂的副受拉钢丝绳8的支点处、下端通过钢管扣件与竖钢管和横钢管构成的支架总成固定相接;斜挑钢管3的设计可将前支臂4的支点前移,从而解决前支臂超长时受力不稳而前倾的问题。
前支臂4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角支管10;转角支管10通过钢管扣件固定设置于上钢管上,两个转角支管10的前端交叉相接、后端固定设置于同一根上钢管上,可形成对支点的约束,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固定的作用,防止前支臂4发生倾覆。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钢管扣件的种类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包括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钢管支架和钢管扣件搭设出稳定的空间结构,形成一种可以作为吊篮超长前支臂的加固架体,可在需要时随时搭设,施工完成后即时拆除,并且建材方便重复利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陈伟,未经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5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物理教学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用户负荷演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