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消防特种作业机器人用回转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4671.5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玲 |
主分类号: | A62C31/28 | 分类号: | A62C31/28;A62C37/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消防 特种 作业 机器人 回转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消防特种作业机器人用回转机械手,属于消防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而导致一些化学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燃烧、泄露的事故频繁出现,消防员如果没有相应设备贸然的冲进火灾现场,只会增加救援难度,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火灾现场中,对提高救援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94200218.0消防机械手是一个具有六自由度的空腔管道机械手,它安装在消防车上。它由本体、手臂、手腕、龙头、控制系统、斜拉机构和登高机构七部分组成。手臂不仅可以伸缩,还可以多节加接,三根斜拉索、斜拉臂与手臂组成的三角锥体形结构,改变了机械手传统的受力结构,该实用新型对于有毒、易爆炸、火灾,以自动控制灭火方式,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现有技术灵活性不够,不能测试火灾现场的温度,进行消防灭火阻止火势蔓延,提高救灾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消防特种作业机器人用回转机械手,以解决灵活性不够,不能测试火灾现场的温度,进行消防灭火阻止火势蔓延,提高救灾的速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消防特种作业机器人用回转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回转机构、灭火罐、电磁阀、喷洒机构,所述的回转机构和灭火罐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的灭火罐另一端与电磁阀相通,所述的电磁阀的左端和喷洒机构机械连接。
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第一开合臂、可拆卸移动轮、月形底盘、第二开合臂、安装转盘、第三开合臂、伸展臂、伸展臂旋转盘、固定杆、安装孔、控制装置、凹槽。
所述的伸展臂设有三根,并且所述的伸展臂均匀等距的安装在伸展臂旋转盘外圈,所述的伸展臂另一端连接着第一开合臂、第二开合臂、第三开合臂,所述的第一开合臂、第二开合臂、第三开合臂成三角立体结构安装于安装转盘上,所述的伸展臂旋转盘通过固定杆安装在月形底盘上表面,所述的月形底盘的底面等距设有三个安装孔,所述的可拆卸移动轮上设有横卡,所述的安装孔内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凹槽,所述的横卡和凹槽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两个安装孔之间。
所述的第一开合臂、第二开合臂、第三开合臂都是由上凸起板、第一栏臂、第二栏臂、下凸起板组成;所述的第一栏臂、第二栏臂弧形平行,所述的上凸起板和下凸起板互相平行,所述的上凸起板、第一栏臂、第二栏臂、下凸起板两两之间铰链连接;
所述的喷洒机构设有喷洒口、喷洒管、密封件、圆形轴管、弧形延伸支撑杆、合页、弧形U型叉。
所述的喷洒管的一端设有喷洒口,所述的喷洒管另一端与电磁阀相通并用密封件进行密封,所述的圆形轴管和弧形延伸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的弧形延伸支撑杆另一端与弧形U型叉之间用合页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灭火罐外表面设有两个以上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阀设有通管、电线连接端、电磁开关、电线、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管顶端安装有电磁开关,所述的电磁开关的左侧固定设有电线连接端,所述的电线连接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并列安装在灭火罐外表面并且一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另一端嵌入喷洒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洒管为倒T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形轴管、弧形延伸支撑杆、合页、弧形U型叉组成灭火罐紧扣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灭火罐紧扣件设有4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装置内部设有单片机、中央处理芯片和驱动电机,所述的单片机和中央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的中央处理芯片和驱动电机二者相连接,所述的中央处理芯片采用无线控制系统,所述的无线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无线模块、手机APP模块、信息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主要由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进行温度和影像信息采集,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通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的无线模块和信息存储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的手机APP模块和信息存储模块通过无线模块进行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电机和回转机构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玲,未经李春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46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