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靶材组装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7527.9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9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尤小磊;常艳超;臧卫祥;程小明;丁静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发科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00 | 分类号: | B25H1/00;B25H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靶材组装车。
背景技术
靶材产品重量较重,组装需要用叉车把制品分别放置在平板车上,人工手抬来调整制品的位置来符合组装治具孔位。这样会导致劳动强大、制品太重、操作不方便、甚至会损坏制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当叉车搬运时,在叉齿下放时可能与先前放置制品发生碰撞。②当紧急出货期较紧时,员工为节省时间徒手搬运,此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③调整制品的组装距离位置度有难度(制品组装需要的间隙距离为10mm/20mm,手指伸入不易,组装者只能抬起靶材两端进行移动,外加缓冲材不够稳定,不可大力拖动。并且是手动放置,在缓冲材上的靶材位置参差不齐,需手工挪动,时间浪费过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劳动强度小、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靶材损耗的靶材组装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材组装车,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端面设置有两组万向球组,所述两组万向球组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端面的两端,所述两组万向球组齐平,所述两组万向球组之间具有凹陷区,每组万向球组包括若干个万向球,所述若干个万向球并排设置,每个所述万向球可拆卸的设置在工作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靶材组装车的有益效果是,制作一个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安装万向球,制品都放在安装有万向球的工作平台上,由于制品与万向球接触,减少了制品直接与工作平台之间的摩擦力,制品能在万向球上灵活的运动,使得作业人员的处理的效率高,解决了生产出的制品不良、在搬运移动过程中损坏制品的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为防止制品在移动过程中移出工作平台,至少一组所述万向球组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高于万向球组。
优选地,所述挡板包括相连挡板、独立挡板,所述相连挡板设置在两组万向球组的同一端,所述相连挡板位于凹陷区的上方,所述独立挡板设置在其中一组的万向球组的另一端。即其中一组的万向球组的两端均有挡板,另一组的万向球组仅有一个挡板,没有挡板的万向球组的一端,便于上制品。
优选地,所述独立挡板高于相连挡板。
优选地,齐平的所述两组万向球组上方设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承载制品,所述保护板能沿两组万向球组滑动。制品位于保护板上,通过保护板的设置,避免位于凹陷区的制品因过重而弯曲,继而影响制品的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制品设置有多个,为了解决安装联接治具困难(缓冲材形变程度不同放置的制品的高低位置会有所不同,造成孔位不易对准,甚至用手托起制品)、品质隐患(长时间组装会造成制品的安装变形划伤、制品长时间裸露会有氧化的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每两个制品之间设置有间隙固定治具。制品与制品之间使用固定间距的治具,使得制品与制品之间的位置度很容易调整和固定,安装连接治具的时候,孔位调整的就方便了很多,效率得到成倍的增长,制品的品质也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间隙固定治具的结构为“十”字型的卡件,所述卡件的双翼位于相邻的两个制品的上方,所述卡件的底部穿过两个制品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每个所述万向球通过螺丝可拆卸的设置在工作平台上。一旦其中一个万向球损坏,则可以将其拆下,并更换。
优选地,所述工作平台采用可伸缩平台,工作平台的尺寸可以调整,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工作平台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工作平台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工作平台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万向球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间隙固定治具安装在两个制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工作平台;2-万向球组;21-万向球;3-挡板;31-相连挡板;32-独立挡板;4-凹陷区;5-保护板;6-间隙固定治具;61-双翼;62-底部;7-螺丝;8-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发科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爱发科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7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