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涌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7258.6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4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密;黄贵君;任怡;罗义;杨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限压元件型的电涌保护器,一般包括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等。具体的电涌保护器一般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引脚、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和第二引脚,当然为了更好的工作,一般还会设置其它一些相关部件。
电涌保护器在长期使用中,有的时候可能发生损坏,且经过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最易损坏的是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其它部件损坏的可能性比较低,尤其是包含压敏电阻串联气放管的电涌保护器为了检测具体哪个部件的工作状态不符合要求,一般需要拆除电涌保护器的外壳,有的时候还需要将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拆卸下来,然后再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导致测量非常不方便,大大增加检测和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电涌保护器检测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保护器,该电涌保护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涌保护器检测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涌保护器,包括壳体、第一针脚和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针脚连通的电压限制型元件,所述电压限制型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所述第一针脚贯穿所述壳体内外设置,还包括检测针脚,所述检测针脚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限制型元件的第二端连通、第二端暴露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以能够与检测设备检测端接触。
优选地,包括一端与所述电压限制型元件的第二端连通的电压开关型元件和与所述电压开关型元件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针脚,所述第二针脚贯穿所述壳体内外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压限制型元件为压敏电阻,所述电压开关型元件为气体放电管。
优选地,所述检测针脚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检测针脚的第二端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检测设备检测端插入的检测通孔,所述检测针脚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检测通孔暴露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脚、所述第二针脚和所述检测通孔位于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检测通孔上设置有可拆离的防尘塞。
优选地,所述检测针脚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第二端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具体的该电涌保护器包括壳体、第一针脚、电压限制型元件和检测针脚。其中电压限制型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针脚的连通,以通过第一针脚接入到保护电路中,其中电压限制型元件设置在壳体内侧,以通过壳体进行保护,而其中第一针脚贯穿壳体内外设置。检测针脚的第一端与电压限制型元件的第二端连通、第二端暴露在壳体的外侧设置以能够与检测设备检测端接触。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电涌保护器时,当电涌保护器可能出现损坏时,在不需要壳体打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针脚和检测针脚检测壳体内的电压限制型元件的工作状态,以判定电压限制型元件是否损坏。在该电涌保护器中,电压限制型元件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一针脚,可以作为一个测量脚,而电压型元件的第二端单独引出检测针脚,并暴露在壳体外侧,以可以作为另一个测量脚,使得无需打开壳体,即可以接通第一针脚和检测针脚,继而使得检测设备可以接入电压限制型元件的两端并进行检测。综上所述,该电涌保护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涌保护器检测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壳体1、第一针脚2、电压限制型元件3、检测针脚4、电压开关型元件5、第二针脚6、检测通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涌保护器,以有效地解决电涌保护器检测不方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7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
- 下一篇:一种防雷电路及电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