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拉丝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6342.6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叶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建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9/00 | 分类号: | B21C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田敏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拉丝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切削金属辅助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线材的拉丝是指线坯在一定的拉力作用下,通过模孔发生塑性变形,使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但在拉伸的过程中因细节不够精细,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屑,而金属粉屑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金属粉屑的产生还会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产品质量与设备的工作精度等,因粉屑使模孔被阻塞,长期因高速拉制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导致模具的模孔不光滑及变形,最终线材有飞边、夹杂、缩孔等不良现象。
而申请号为CN20152021296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线电缆拉丝过程中金属粉屑减少的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加热器件的加热管,加热管设置在电线电缆拉丝设备进线口前,加热管两端用耐高温材料密封垫进行密封,两端密封垫上留有与需要拉丝的金属杆材直径尺寸相应的进出口,需要拉丝的金属杆材先通过加热管后直接进入拉丝设备的第一道模具。该装置在对线坯进行加热时,加热管内的氧气将与金属杆材(线坯)发生氧化反应,且加热后的金属杆材在冲拉丝模具的出口处刚出来时,由于也具有较高的温度,也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最终影响拉丝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缆拉丝辅助装置,以降低金属线材在拉丝的过程中产生金属粉屑的几率并避免金属线材被氧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中的电缆拉丝辅助装置,包括密封管,密封管两端设有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密封盖,密封盖上开有与待拉丝的金属线材直径尺寸相对应的通孔,密封管内设有可控温的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管内设有电热丝,密封管外设有外接电源和电源开关,电热丝通过电源开关与外接电源连接,密封管上还设有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与密封管连通;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和连接管,储液器上设有内径与拉丝后的金属线材直径尺寸相对应的出液孔,连接管连通储液腔和出液孔。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密封管置于拉丝模具的模孔处,并使密封盖上的通孔与模孔对齐。金属线材通过密封盖上的通孔伸入到密封管中,密封盖保持密封管内密封,启动抽真空装置将密封盖内抽真空,排尽密封盖内的空气,打开加热装置,对金属线材进行加热,将金属线材加热到350℃以上。然后金属线材进入到拉丝模具中被拉丝,金属线材被加热后硬度下降,减少产生粉屑的几率。拉丝过程中,由于通孔的密封盖密封性下降,仍有部分空气可能进入到密封管中,闭合电源开关,将电热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即可持续消耗掉密封盖内可能存在的氧气,避免氧气氧化金属线材。拉丝后的金属线材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将储液器设置在拉丝模具远离密封管的一侧上,储液腔内盛有具有抗氧化、清洗润滑作用的拉丝液,拉丝后的金属线材立即进入到储液器的出液孔中,拉丝液通过连接管和出液孔流向拉丝后的金属线材上,一方面对拉丝后的金属线材进行降温,防止金属线材发生氧化,另一方面对金属线材进行清洗,使得金属线材表面即便是产生有粉屑,也会被立即清洗掉。
进一步,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真空吸盘。利用真空吸盘可将密封管吸附在拉丝模具上,便于密封管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为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所述密封管同轴。感应线圈占用空间小,加热效率高,不产生废气,并且工作时高温发热,有助于消耗密封管内的氧气。
进一步,所述密封管外壁上设有石棉层。石棉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可利用密封管减少热量的散失,减少加热装置加热时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所述储液器上设有夹紧机构。便于通过夹紧机构将储液器固定在拉丝模具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拉丝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密封管1、密封盖101、感应线圈2、真空吸盘3、电热丝4、抽真空机5、储液腔6、连接管7、出液孔8、卡爪9、拉丝模具10、金属线材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建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象山建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6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