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整体式紧凑型激光切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6270.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9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玉东;郝英锋;李荣飞;何忠宝;尹怀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8 | 分类号: | B23K26/08;B23K26/38;B23K26/70;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东莞众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71 | 代理人: | 何恒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整体 紧凑型 激光 切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新型整体式紧凑型激光切管机。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中管材是一种常用到的工业原材料,管材用于制作管件,管件在建筑、机械工业、石油、农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管件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艺即为管材的切割,通过切管机将长条状的管材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切割成相应长度的管件。
传统的切管机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受到管材结构形状制约,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另外,传统切管机多采用砂轮作为切管执行部件,切割过程中管材直线进给至砂轮下方,通过砂轮下降从管材顶面逐步切割至底面完成切割,该种切割工艺对砂轮的管材直线进给精度及砂轮的运动精度要求较高,如果出现运动偏差会直接影响切割后管件的切面平整度;另外,在实际切割过程中还存在管材夹紧适应性问题,普通的切管机其所能夹持管材的管径无法灵活地调整,使其通用性较差,且不同管径的管材更换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空间占用率小,利用激光作为切割执行件,通过驱动管材旋转从管体外壁圆周方向360°切割,有效提升切割质量的新型整体式紧凑型激光切管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整体式紧凑型激光切管机,包括机床、导轨、第一夹紧机构、变径辅助支撑机构、第二夹紧机构、切割机构及料盒,其中,上述机床为条状结构,机床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导轨包括二条,两导轨分别沿机床侧边方向设置于机床的前后两侧;上述第一夹紧机构设置于机床的后端,并可滑动地嵌设在导轨上,第一夹紧机构上夹紧固定待切割的管体的一端,第一夹紧机构带动管体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以便送料;上述变径辅助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二个,变径辅助支撑机构间隔设置于机床内,以便更换不同管径的管体时,支撑管体;上述第二夹紧机构固定设置于靠近机床前端部分,第二夹紧机构固定待切割管体的另一端;上述切割机构设置于第二夹紧机构的前侧,以便切割管体;上述料盒设置于机床的前端外侧,经切割机构切断后的管体滑落至料盒内,以便收集。
优选地,所述的机床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条,齿条上的齿对应机床内侧方向设置,以便与第一夹紧机构啮合连接,并通过与第一夹紧机构相互作用,提供反作用力,而使第一夹紧机构带动管体沿导轨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的机床的前端内部设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料斜面,导料斜面位于切割机构下方,切割后的管体掉落至导料斜面上,并经导料斜面滑入料盒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支板、限位块、第二支板、限位板、直线驱动电机、齿轮、支架、旋转驱动电机、转盘、夹爪、夹板及壳体,其中,上述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间隔设置;上述限位块及限位板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的底部,并靠近内侧边;上述壳体罩设在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上,壳体的左右侧边分别与限位块及限位板之间形成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分别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两导轨上,以便导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直线驱动电机竖直设置于第一支板上,直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一支板延伸至第一支板的下方;上述齿轮套设在直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齿轮与上述齿条啮合连接,直线驱动电机驱动齿轮旋转运动,通过齿条的反作用力推动整个第一夹紧机构沿导轨运动;
所述的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板的上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架的一侧,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架延伸至支架的另一端;上述转盘设置于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上述夹爪包括至少二个,夹爪沿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上述夹板包括至少二块,夹板对应地设置于夹爪的外端部,夹爪之间形成夹持空间,以便夹紧固定待切割的管体,转盘通过夹爪及夹板带动管体旋转运动,以便切割机构沿管体圆周方向切割管体。
优选地,所述的变径辅助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二个,变径辅助支撑机构间隔设置于第一夹紧机构与第二夹紧机构之间,并通过支座固定在机床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6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