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复合电磁力的双稳态快速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4028.4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峰;余曦;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峰 |
主分类号: | H01H3/28 | 分类号: | H01H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蔡阳林 |
地址: | 41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复合 磁力 双稳态 快速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断路器中的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复合电磁力的双稳态快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设备。它的作用是接通或断开设备之间的电气联系。高压断路器的接通(合)或断开(分),又是由我们称之为“机构”的驱动装置来实现的。所以驱动装置动作的快慢就决定了高压断路器合、分的快慢。
现有的驱动装置是在接到合闸指令之后,合闸线圈通电发出合闸力(即电磁力),经过由一系列杠杆、连杆、拐臂等组成的机械传动部分,将合闸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转变,传递到高压断路器本体动触头上,实现高压断路器的合闸;当接到分闸指令之后,分闸线圈通电发出分闸力(即电磁力),经过由一系列杠杆、连杆、拐臂等组成的机械传动部分,将分闸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转变,传递到高压断路器本体动触头上,实现高压断路器的分闸。这种驱动装置的动作时间一般为30~60毫秒。随着客户对用电的依赖性的不断提升,电力客户对于用电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电气、石化、钢铁、矿山等行业,一旦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要求高压断路器应在一个周波(即20毫秒)之内断开电气联系,避免设备承受大电流冲击和低电压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要求驱动装置动作的时间必须更短。现有的驱动装置的固有动作时间为30~60毫秒,已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的合分动作时间较长等不足,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合分动作时间较短的利用复合电磁力的双稳态快速驱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复合电磁力的双稳态快速驱动装置,包括外壳部分、触头连杆、磁定位板、动
铁芯和驱动盘。
所述驱动盘的顶部设有分闸线圈。所述驱动盘的底部设有合闸线圈。所述磁定位板、动铁芯和驱动盘依次穿过所述触头连杆的顶部设置在所述触头连杆的中部。
所述外壳部分的底部设有磁轭。所述触头连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磁轭和外壳部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分上,所述触头连杆的上部穿过所述外壳部分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分上,且所述触头连杆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磁轭的外侧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二块永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部分包括外壳顶板、外壳筒壁和外壳底板。所述外壳顶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筒壁的顶部,所述外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筒壁的底部。
所述外壳底板的上设有磁轭。所述触头连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磁轭和外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底板上,所述触头连杆的上部穿过所述外壳顶板设置在所述外壳顶板上,且所述触头连杆可以上、下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复合电磁力的双稳态快速驱动装置还包括二个定位螺母。
所述驱动盘穿过所述触头连杆的顶部并通过所述二个定位螺母固定在所述触头连杆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现有驱动装置中产生电磁力的线圈改变为能产生涌斥力的线圈,再利用磁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将涌斥力和永磁力进行叠加,产生一个复合驱动力,直接驱动高压断路器的合、分;充分利用了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释放的能量,节约了能源。
2、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驱动装置中的机械传动部分,由于合闸力直接作用在高压断路器的触头上,作用力不需通过机械传动部分传递,省去了中间传递环节,从而大大减少了合闸和分闸的动作时间。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巧,重量仅仅为现有驱动器的八分之一。
4、本实用新型安装调试方便,为智能选相操作提供了可能。
5、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合分闸弹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也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峰,未经刘世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4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