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组合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2708.2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辉;倪洪亮;张震;端帅;白玉磊;徐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9 | 代理人: | 陈亚琴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钢管 混凝土 及其 组合 | ||
1.一种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包括: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1),位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最外侧,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1)在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限定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外周边;
钢管(3),位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内部并且在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纵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
混凝土(2),填充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1)与所述钢管(3)之间;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1)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3)的长度;并且
所述钢管(3)的两端的截面尺寸设置为使得截面尺寸较小的一端能够嵌入连接至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端部处,所述混凝土(2)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1)的端部齐平而形成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端表面,并且所述钢管(3)的至少一端突出于所述端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的截面尺寸较小的一端(21)突出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一端的端表面(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的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22)突出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另一端的端表面(12)。
5.一种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第一段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钢管(3)的截面尺寸较小的一端(21)与第二段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钢管(3)的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22)是嵌入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端部处,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所述钢管(3)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端表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的所述钢管(3)之间的连接处缠绕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并且周围填充有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2)是环境友好型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钢管混凝土柱(10)是工厂预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27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