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体锂电池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1559.8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2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波恩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4;H01M2/06;H01M2/08;H01M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扁体锂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较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数码、通讯产品上。然而,将锂电池用于移动场合或振动较剧烈的场合,例如用于电动车辆、军事用途等时,却发生了电池质量的不稳定现象。经过长期的使用,发现在这类场合中使用时锂电池质量的不稳定现象,并非由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与锂电池的结构有关。
目前这类场合使用的锂电池,通常为方形锂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正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极片上设有极耳,壳体一端开口,并由壳盖遮蔽开口,壳盖与壳体问通过焊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壳盖上设有两个电极引出孔,分别连接有正极电极引出结构和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其中,所述的电极引出结构为,将电极极耳、密封圈、电极冲片用螺钉紧固在壳盖上,或者,将电极极耳用螺钉固定在金属电极柱上,而电极柱用螺钉固定在壳盖上引出。这种结构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体锂电池外壳,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节省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扁体锂电池外壳,包括壳体、端盖和极柱,所述端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贯穿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框体部和第二框体部,所述第一框体部和第二框体部分别抵接端盖的两面,所述极柱上包括导电部和连接部,所述导电部穿过所述套设有绝缘套的通孔与连接片铆接,所述连接部径向凸出于极柱两侧并抵接于第一框体部,所述连接片抵接于所述第二框体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柱的导电部穿过一体成型的绝缘套后与连接片连接,然后通过连接部与端盖连接,从而实现极柱的固定,连接部抵接在第一框体部上,连接片抵接在第二框体部上,使端盖与极柱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漏液。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凸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上的定位孔与端盖上的凸柱配合,实现极柱的定位,然后螺栓穿过定位孔与螺纹孔连接,从而将极柱固定于端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呈“U”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U”形的连接片增大了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点解速率,从而保证锂电池的供电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配合的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凸台与壳体开口卡接,使端盖与壳体连接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位于所述两个连接块之间设有压力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调节阀的设置,当端盖与壳体形成密闭空腔压力过大时,可起到减压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位于通孔边缘设有卡接第一框体部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对第一框体水平限位,使第一框体在端盖上固定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注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孔的设置,用于向端盖与壳体形成密闭空腔注入电解液。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扁状长方体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呈扁状长方体形,便于安装在机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上设有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端子通过连接孔与极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为柔性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橡胶套与其他工件挤压,可增加绝缘套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扁状锂电池外壳,极柱由端盖上的凸柱定位并固定,极柱与端盖之间通过绝缘套密封,结构简单稳定,加工成本低,可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
图中,1、壳体;2、端盖;21、通孔;22、凸柱;23、螺纹孔;24、凸台;25、压力调节阀;26、卡槽;27、注液孔;3、极柱;31、导电部;32、连接部;33、定位孔;34、连接孔;4、绝缘套;41、第一框体部;42、第二框体部;5、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波恩电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波恩电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1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大阻尼双斜孔活塞阀系的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