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园林景观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31022.1 | 申请日: | 2017-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0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璇;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璇 |
| 主分类号: | A01G9/00 | 分类号: | A01G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园林景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用具,尤其是一种新型园林景观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的品质,而生活环境则是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在家中或者其他的生活环境内设置一盆或者多盆盆景加以装饰。所述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韵。其中植物还具有生命特征,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和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景色。盆景是一种活艺术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盆景是呈现于盆器中的风景或园林花木景观的艺术缩制品。多以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匠心布局、造型处理和精心养护,能在咫尺空间集中体现山川神貌和园林艺术之美,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案头清供和园林装饰,常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随着这些园林景观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养殖以及放置成为困扰我们的重大问题。
现有技术中,园林景观架一般只能放置盆栽,对于一些向下生长较快的植物(如吊兰、蕃薯)等,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的长度后,容易托下来,一则不利于植物生长,另外也不利于美观。
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园林景观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养殖及放置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操作简单而且美观的园林景观架。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园林景观架,包括机壳和机壳上部的固定托盘以及机壳内部的多个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由升降柱、齿轮和电机组成;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设有一只活动托盘,升降柱的内部被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所包裹;所述的上弧形板长于下弧形板,所述的上弧形板通过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二支撑横杆与机壳连接,所述的下弧形板则通过第三支撑横杆与机壳连接;在所述升降柱的右侧还设有齿,所述的齿与右端的齿轮啮合,所述的齿轮通过齿轮架与机壳连接,在齿轮架与齿轮的连接处设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通过皮带与机壳底部的电机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活动托盘的下方连接于升降柱的顶部处设有挡水板,在机壳供升降柱穿过的口沿处也有挡水板。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园林景观架,它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园林景观架顶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托盘,一般植物便可通过花盆放置于固定托盘上;但是
对于一些特殊的如吊兰等会向外或向下生长的植物普通的园林景观架难以得到满足,但是所述的新型园林景观架设置有多个活动托盘,这些活动托盘可通过升降装置调节,所述的升降装置位于园林景观架的内部,升降装置的包括升降柱、齿轮和电机,而升降柱的升降可由电机通过齿轮控制,当电机通电运作时,便会通过皮带带动齿轮转动,而齿轮又与升降柱上的齿所啮合,齿轮转动便可使得升降柱上下活动,从而完成活动托盘的位置调整,操作简单易懂且活动托盘的高度可自由调整,所以所述的园林景观架又具有整体美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壳1、固定托盘2、升降柱3、齿轮4、电机5、上弧形板6、下弧形板7、第一支撑横杆8、第二支撑横杆9、第三支撑横杆10、齿11、齿轮架12、齿轮轴13、皮带14、活动托盘15、挡水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架,包括机壳1和机壳1上部的固定托盘2以及机壳1内部的多个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由升降柱3、齿轮4和电机5组成;所述升降柱3的顶端设有一只活动托盘15,升降柱3的内部被上弧形板6和下弧形板7所包裹,并且升降柱3仍可上下移动;上弧形板6和下弧形板7的特有结构对升降柱3形成良好的定位与导向;所述的上弧形板6长于下弧形板7,所述的上弧形板6通过第一支撑横杆8和第二支撑横杆9与机壳1连接,所述的下弧形板7则通过第三支撑横杆10与机壳1连接;在所述升降柱3的右侧还设有齿11,所述的齿11与右端的齿轮4啮合,所述的齿轮4通过齿轮架12与机壳1连接,在齿轮架12与齿轮4的连接处设有齿轮轴13,所述齿轮轴13通过皮带14与机壳1底部的电机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璇,未经李青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1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铝合金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消息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