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0682.8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廖霞霞;秦伟贤;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次 电池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包括与卷芯负极耳相连的铜连接片以及与卷芯正极耳相连的铝连接片,所述的铜连接片及铝连接片分别激光焊接在盖板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铜连接片及铝连接片分别与卷芯负极耳及卷芯正极耳相连焊接,焊接后的卷芯采用分开折弯的方式,在相同极耳层数的情况下,可以使极耳的折弯高度减小,从而减小电池的折弯空间,提高电池的容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电动汽车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为二次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具有无限广阔的市场。
对于二次电池的外形尺寸,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在电池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池的容量及相应的能量密度,结构件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铜铝连接片均采用单边张口的形式,将2个或多个卷芯合并在一起后,其正负极极耳再与铜铝连接片超声焊接在一起,多个卷芯合并一起后,极耳层数增加,厚度增加,折弯高度更高;在电池外形尺寸不变得情况下,大大减小了电池的内部空间,使得电池的容量无法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该结构可在电池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节省电池内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与卷芯负极耳相连的铜连接片以及与卷芯正极耳相连的铝连接片,所述的铜连接片及铝连接片分别激光焊接在盖板上,所述的铜连接片包括与盖板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卷芯负极耳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且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便于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折弯的折弯线。
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位置还设有便于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折弯的缺口,所述的缺口设置在折弯线的两端。
所述的铜连接片呈上下方向布置两层,两层铜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通过超声焊焊接在一起。
所述铜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通过激光焊焊接在盖板的负极柱上。
所述两层铜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之间分别形成容纳卷芯负极耳的张口,且两层铜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卷芯负极耳通过超声焊焊接在一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铜连接片及铝连接片分别与卷芯负极耳及卷芯正极耳相连焊接,焊接后的卷芯采用分开折弯的方式,在极耳层数相同的情况下,使极耳的折弯高度减小,从而减小电池的折弯空间,提高电池的容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铜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层铜连接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包括与卷芯负极耳20相连的铜连接片1以及与卷芯正极耳30相连的铝连接片2,铜连接片1及铝连接片2分别激光焊接在盖板10上。
铜连接片1及铝连接片2的形状、结构完全相同,仅是材质不同,下面以铜连接片1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0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