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8892.3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恒创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 调节 双工 位切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管机,特别涉及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
背景技术
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在电路、自来水路、气路等的铺设过程中均会使用到管道,无论是金属管道或者塑料管道,在使用时均会因为使用情况或者路径的不同而进行剪切,传统的切管机只有一个工位,效率较低,且方管、圆管均为同样的切割方式,这导致切割效果并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该切管机设有两个工位,一个工位用于切割圆形管道,一个工位用于切割方形管道,针对性强,工作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其包括切割底座和切割刀片总成,所述切割底座上垂直连接两根支撑柱,所述切割刀片总成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滑动杆连接在对应支撑柱内侧的上端,所述切割底座开有切割槽,所述切割槽设置在所述切割刀片总成的正下方,两根所述支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切割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切割槽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轮槽,每个所述轮槽各放置两个可更换式的传动轮,每个所述轮槽的旁边均设有一个橡胶垫,所述切割刀片总成、所述滑动杆以及所述传动轮均连接到外部的控制装置。
所述轮槽的左右两边均开有两个供所述传动轮的转动轴放置的转动缺槽。
所述传动轮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垂直的环形凹槽。
不同的所述传动轮上环形凹槽的宽度不同。
两根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均设有供所述滑动杆上下滑动的滑动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设有两个工位,一个工位用于切割圆形管道,一个工位用于切割方形管道,可同时切割两条管,工作效率提高;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在切割圆形管道的工位上,通过传送轮传送管道,且可通过更换传送轮来适应不同的管径,通用性好;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在切割方形管道的工位上,设有橡胶垫层,以增强切管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的切割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切割底座,2为切割刀片总成,3为支撑柱,4为滑动杆,5为切割槽,6为轮槽,7为传动轮,8为橡胶垫,9为转动缺槽,10为转动轴,11为环形凹槽,12为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可自由调节双工位切管机,其包括切割底座1和切割刀片总成2,切割底座1上垂直连接两根支撑柱3,切割刀片总成2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滑动杆4连接在对应支撑柱3内侧的上端,切割底座1开有切割槽5,切割槽5设置在切割刀片总成2的正下方,两根支撑柱3分别设置在切割槽5的左右两侧,切割槽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轮槽6,每个轮槽6各放置两个可更换式的传动轮7,每个轮槽6的旁边均设有一个橡胶垫8,切割刀片总成2、滑动杆4以及传动轮7均连接到外部的控制装置。
轮槽6的左右两边均开有两个供传动轮7的转动轴10放置的转动缺槽9。
传动轮7上设有与转动轴10相垂直的环形凹槽11。
不同的传动轮7上环形凹槽11的宽度不同。
两根支撑柱3的内侧均设有供滑动杆4上下滑动的滑动槽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恒创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恒创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8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型原子化器石墨炉
- 下一篇:多用紫外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