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27732.7 | 申请日: | 2017-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磊;盛春鸽;张海峰;李杨;王延锋;张太忠;徐德海;史磊;张鹏;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16 | 分类号: | A01G9/16;A01G18/60;A01G9/2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黑木耳 西阳病 简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防全光栽培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黑木耳全光栽培时,为了保证黑木耳菌丝在最适条件下稳定高效的提供营养,为黑木耳提供最适湿度、温度、养气,提高黑木耳产量。因此在黑木耳全光出耳期间,需要进行温度湿度的控制,减少高温高湿对菌丝体产生的伤害,特此产生的简易棚。黑木耳全光栽培阶段,晴朗天气太阳光在12-15点照射时,可达到2-4万lux,太阳光照射时,菌袋暗面温度低,高温面温度高,可达到45℃以上,形成烧菌现象,形成西阳病,管理不当造成绿霉菌污染,耳芽腐烂等现象。
旧式简易棚具有取才方便、轻巧、易操作等优点,但拱棚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有大棚式,矮棚式,不易操作,大棚式的边缘起不到效果,矮棚式不能移动对采摘木耳也有很大弊端,对浇水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棚不能定向调节,太阳光对边缘菌袋同样造成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简易黑木耳棚不能定向调节,使木耳接受光照度太足、温度过高产生黑木耳西阳病导致产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预防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的搭建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防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它包括支撑柱、滑轮、大棚顶梁、连接杆、微喷头和卷轴;
所述的大棚顶梁呈半圆环形,沿大棚顶梁的弧长方向在大棚顶梁的内凹面开设有滑轮槽,大棚顶梁为多个,每个大棚顶梁末端均通过横杆进行连接;
所述的支撑柱插入地面,滑轮设置于支撑柱的顶部,且滑轮与大棚顶梁开设的滑轮槽滑动连接,所述的连接杆为两个,每个连接杆分别与多个支撑柱连接,微喷头设置于两个连接杆之间的大棚顶梁上;
卷轴设置于大棚顶梁一侧,通过卷轴将铺设于大棚顶梁上的遮荫网卷起;
在大棚顶梁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为滑轮之间的1.1倍;通过档杆插入到通孔中阻挡滑轮在滑轮槽内滑动;
所述的支撑柱底部为倒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防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的搭建,通过将滑轮安装到支撑柱顶部,构成活动式支撑柱,活动式支撑柱与拱棚面相结合,在每个大棚顶梁上开设滑轮槽,滑轮在槽内移动,通过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滑轮槽内进行滑动,从而调节黑木耳棚的左右移动,进而达到黑木耳棚能够随阳光的变化而调整,消除西阳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置通过在大棚顶梁侧壁上开设通孔,在大棚滑动后,将档杆(即钢管或其他固定物)插入到通孔中,用于固定滑轮,防止大棚随意滑动。并通过设置的卷轴,卷起遮荫网。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大棚顶梁在滑动至一侧后,另一侧留有很大的空间,便于工作人员采摘或处理黑木耳。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棚具有成本低,搭建方便,拆卸方便、省力、反复使用,绿色环保等优点,同时还能够减少西阳病的发生,增加黑木耳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采用铝合金管或铁管,支撑柱顶端采用焊接工艺,将支撑柱连接在一起,根据菌床的宽度进行平行摆放支撑柱,将支撑柱牢牢打入菌床边缘处,支撑柱顶端采用圆形滑轮进行固定,棚的制作选用轻质钢材,选取4根内有滑道与支撑柱上方滑轮组配套的材料为主要滑道,其它可根据材料进行加减,同样采用焊接工艺将滑道与支撑柱对称,滑道可以向两侧进行移动阻止太阳照射的目的,将遮阳网平铺在棚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棚顶上的多个向下喷洒的微喷头,为大棚内的黑木耳提供水分,保持湿度。
本实用新型在出耳阶段可减少高温高湿对菌袋的影响,减少西阳病的发生,有效增加黑木耳产量的配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棚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棚随阳光调节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阳光;
图4为图3中大棚顶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预防黑木耳西阳病简易棚,它包括支撑柱2、滑轮3、大棚顶梁4、连接杆5、微喷头8和卷轴7;
所述的大棚顶梁4呈半圆环形,沿大棚顶梁4的弧长方向在大棚顶梁4的内凹面开设有滑轮槽9,大棚顶梁4为多个,每个大棚顶梁4末端均通过横杆11进行连接;
所述的支撑柱2插入地面,滑轮3设置于支撑柱2的顶部,且滑轮3与大棚顶梁4开设的滑轮槽9滑动连接,所述的连接杆5为两个,每个连接杆5分别与多个支撑柱2连接,微喷头8设置于两个连接杆5之间的大棚顶梁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7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