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片和炉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6133.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淳;张道福;孙青松;武桢;邵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30/08 | 分类号: | F23B30/08;F23H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李国钊,李德魁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链条 风帽 式炉排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片和炉排。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例如链条炉,其布风方式有的仅仅是依靠在炉排上表面直接开均匀分布的圆孔,然后利用鼓风机将燃烧所需空气经预热器鼓入炉排底部的风室,并从风室经过该些圆孔进入炉膛参与燃烧反应。但是,此种布风方式的炉排在使用煤炭燃料时风室内容易出现漏煤、漏渣现象。同时由于煤炭的未完全燃烧,在圆孔内部以及外部易结焦堵塞,导致随着锅炉的运行,炉排片上会出现布风板布风不均,一次风阻力增大以及供氧不足导致燃烧不完全,锅炉向工业生产装置供汽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甚至会因风室漏煤的原因使锅炉不能安全运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解决布风不均、漏渣结焦是保证锅炉高效、清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为了防止漏煤,有的炉排是在圆孔的上部多装一些防漏装置例如焊接铁片。但是,链条炉长期的运行容易使焊接的防漏装置损坏,进而卡炉排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经大量的运行试验,该种布风方式存在死区,导致燃烧不完全,而且安装麻烦。
也有的炉排将炉排片分为多块鳞片式炉排片,其布风主要通过在鳞片之间设置风道使得风从风室吹向燃料层,维持燃料燃烧。但是,此种炉排结构仍然难于实现均匀布风鼓泡,燃料的燃烧率偏低,污染排放量无法达到日益苛刻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该种风帽式炉排的用于链条炉的炉排。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片,包括炉排片主体结构;所述炉排片主体结构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孔,每个贯穿孔上设有一个风帽结构,所述风帽结构主要由风管和帽头组成:所述风管的下端部插置在贯穿孔中,其上端部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帽头的内腔下侧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及其周侧开设有若干个侧壁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风孔数量为4-16个,呈单层均匀排布在帽头的周侧上;每个侧壁风孔的孔径为4-6毫米,且每个侧壁风孔的轴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10~25°。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风孔数量为8个;每个侧壁风孔的孔径为5.5毫米,且每个侧壁风孔的轴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15°。
作为优选,所述帽头的顶部具有一个光滑弧面,及帽头的顶部周侧呈六边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帽头的内腔底部呈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风管外侧壁距离风管下端部10毫米处设有一个厚度为1毫米的阶梯型卡槽,该阶梯型卡槽距离风管上端部为13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风管的内径为15毫米;所述风管和帽头的壁厚为4毫米;所述风帽的总高度为58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6个,每个贯穿孔的孔径为21毫米。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链条炉的炉排,主要由夹板结构和若干炉排片组装而成;所述若干炉排片为偶数个如上所述的用于链条炉的炉排片。
作为优选,所述炉排片的数量为4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排,能够保证布风均匀,而且不存在死区、密封效果佳;并能使链条炉实现鼓泡燃烧效果,而且不易结焦漏煤,能很好规避因漏煤结焦带来的安全隐患。还有,本实用新型的风帽结构比较简单,能有效的降低阻力,提高了一次风机的出力,有效减少了电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帽式炉排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帽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炉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炉排去掉风帽结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风帽式炉排片;2—炉排片主体结构;21—贯穿孔;3—风帽结构;31—风管;311—外螺纹;312—卡槽;32—帽头;321—内螺纹;322—侧壁风孔;4—左夹板;5—中夹板;6—右夹板。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片1,包括炉排片主体结构2和6个风帽结构3。
所述炉排片主体结构2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6个贯穿孔,每个贯穿孔的孔径为21毫米。每个贯穿孔上设有一个风帽结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6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