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药品用临时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5791.0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2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鹿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315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药品 临时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药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物药品用临时培养箱。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药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和普通的化学药品不同,生物药品的培养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如生物药品中的酶、疫苗、白细胞介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都对温度比较敏感。如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保存,很容易使生物药品失活,而较低的储存温度又容易使生物药品的活性得到损伤。而在对生物药品转移时将会使用到一种临时培养箱本体,以往的培养箱本体内均匀放置有发热袋,发热袋只能发热固定的时间,需要操作人员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换发热袋,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人员忘记时间而未更换发热袋,导致生物药品受到损伤而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进行提醒操作人员更换发热袋的生物药品用临时培养箱。
本方案中的生物药品用临时培养箱,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培养箱本体,培养箱本体内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进口连通有副水管,副水管连通有水泵,水泵连通有加热水箱,加热水箱内储存有加热袋,加热水箱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主水管,主水管内转动连接有涡轮,涡轮同轴相连有摆杆,机架上设置有储存箱,储存箱内储存有钢球,储存箱底部开有第一开口,储存箱底部滑动连接有楔杆,摆杆与楔杆相抵,楔杆和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楔杆上开有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楔杆设置有用于接取钢球的滑动筒,滑动筒和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机架上固定有报警器,滑动筒下方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启动报警器的按钮。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在培养箱本体内放入生物药品后,需要使得培养箱本体内具有一定的温度,通过加热袋使得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启动水泵,将加热水箱内的水泵入到加热器中,使得加热器对培养箱本体加温到适宜的温度;在热水循环的过程中,热水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摆杆转动,摆杆带动楔杆滑动,当摆杆带动楔杆向靠近储存箱的方向运动,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连通,钢珠将从储存箱内落入到滑动筒内;当摆杆与楔杆分离时,弹簧推动楔杆复位,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离,钢球停止流动;如此循环,滑动筒的重量将逐渐增加,滑动筒逐渐向下滑动,直到滑动筒与按钮接触,报警器报警,操作人员将关闭水泵,并会更换加热水箱内的加热袋,加热袋更换后,操作人员将滑动筒内的钢珠重新转移到储存箱内,再启动水泵,继续对培养箱本体进行加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涡轮、摆杆、储存箱、滑动筒和报警器等的设置,在加热袋使用完毕后,报警器将会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更换,以保证培养箱本体内温度恒定;避免生物药品因温度变化受到损伤而报废。
进一步,滑动筒和楔杆之间设置有导向筒。导向筒的设置,可使钢球顺利地滑动到滑动筒内。
进一步,培养箱本体上设置有冷却器。在培养箱本体使用完毕后,启动冷却器,冷却器制冷并对培养箱本体降温,以使培养箱本体可以更快地投入到其他类生物药品储存使用中。
进一步,加热器包括若干个加热管,若干个加热管依次首尾相连,首根加热管与副水管连通,末根加热管与主水管连通。以上设置,可使加热器为龙摆尾式的形状,可延长水在加热器内流动的时间,使得水的热量更加充分地散发到培养箱本体内;提高了调温效果。
进一步,机架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设置,方便了整个培养箱本体移动,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转移生物药品。
进一步,摆杆与楔杆相抵的一侧为弧形。摆杆弧形的设计,可是摆杆更好地与楔杆相抵,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两者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药品用临时培养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培养箱本体1、水泵2、冷却器3、加热水箱4、滚轮5、加热器6、摆杆7、涡轮8、储存箱9、楔杆10、导向筒11、滑动筒12、按钮13、报警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鹿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象山鹿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5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