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23526.9 | 申请日: | 2017-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6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艳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艳静 |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树脂 桩头 防水 封堵 二次 堵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建设是指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上建设房屋等建筑物,包括住宅楼、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写字楼以及其他专用房屋。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
目前,现有的用于桩头的防水封堵防水不好,并且其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堵漏效果较差,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桩头的防水封堵防水不好,并且其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堵漏效果较差,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包括桩管,所述桩管的两端的桩头上均设有防水封堵块,该防水封堵块为环氧树脂封堵块,所述桩管的顶部开设有注浆口,且注浆口上固定连接有二次注浆漏斗,所述二次注浆漏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二次注浆漏斗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二次注浆漏斗内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二次注浆堵漏块,该二次注浆堵漏块为环氧树脂堵漏块,所述二次注浆堵漏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一锁紧螺母的配合与二次注浆漏斗的第一固定块固定相连,所述顶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母的配合与二次注浆漏斗的第二固定块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防水封堵块的截面呈T形状。
优选的,所述二次注浆堵漏块的截面呈梯形状。
优选的,所述桩管的表面设有与防水封堵块相对应的紧固螺栓,所述防水封堵块通过紧固螺栓与固定相连在桩管的桩头上。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不少于四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环氧树脂桩头防水封堵及二次注浆堵漏结构,一方面,桩管的两端的桩头上均设有防水封堵块,该防水封堵块为环氧树脂封堵块,由环氧树脂制成的防水封堵块防水封堵效果好,另一方面,二次注浆漏斗内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二次注浆堵漏块,该二次注浆堵漏块为环氧树脂堵漏块,由环氧树脂制成的堵漏块堵漏效果好,其次,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一锁紧螺母的配合与二次注浆漏斗的第一固定块固定相连,紧固效果好,稳定性强,且便于组装或拆卸,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此外,顶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母的配合与二次注浆漏斗的第二固定块固定相连,紧固效果好,稳定性强,且便于组装或拆卸,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桩头的防水封堵防水不好,并且其二次注浆堵漏结构,堵漏效果较差,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艳静,未经高艳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35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电源保护套的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线头挤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