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1659.2 | 申请日: | 2017-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武卫星;高朝阳;欧阳院平;郭晓刚;颜昌伟;周丹;苏晓文;朱敏;向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充气 预留 注浆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城市土地紧缺与日益扩大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逐步从地面转入地下。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施工缝、变形缝,这些结构缝的存在往往会成为地下水渗漏的主要通道,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益及效果;以地下地铁车站为例,这些渗漏水一方面造成车站地面湿渍或妨碍车站电气设备使用,影响地铁车站的正常使用,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渗漏易造成结构腐蚀,影响车站结构使用安全。
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在施工缝或变形缝处预留注浆管,待后期发现渗漏时,利用注浆管被动注浆堵漏;但目前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缺陷,主要是因为预留注浆管上的注浆孔往往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就被混凝土浆液堵塞,后期通过注浆管注入的堵漏浆液根本不可能突破堵塞,堵漏浆液无法通过注浆管上孔洞进入混凝土墙体缝隙中,往往花费大量经费却无法达到预期的堵漏效果。
现有申请号为201210253475.2,专利名称为《变形缝渗漏压浆堵引修补方法及其注浆专用设备》公开了开设注浆孔、插装注浆管、安装堵引条的方式修补变形缝,为一种被动修补方式,适用条件有较多限制;
现有申请号为201210312967.4,专利名称为《地下室变形缝渗漏的修缮施工方法》公开了增设遇水膨胀止水条、外贴式止水带与开设排水沟槽,引水至积水坑的方法进行地下室变形缝的渗漏处理,通过增设止水措施来实现止水,费用昂贵,且不适用于施工缝等其他易渗漏部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注浆效果较好,用气囊代替注浆管,成本较低,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气囊固定于主体结构的施工缝处围护结构的凹槽上;防粘结剂层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强粘结剂层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通过强粘结剂层固定于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于气囊周围;当气囊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层的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层的气囊一侧,空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和气囊之间、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内;气囊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气囊为高强度气囊,强度大于或等于0.2MPa。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围护结构的凹槽根据需预留注浆空腔直径或气囊直径确定。便于固定气囊。
在混凝土浇筑时,气囊内气压可以支撑流态混凝土压力、且不产生较大变形;气囊为柔性气囊,在外力作用下可向一个方向收缩至最小体积。
涂覆防粘结剂层,利用防粘结措施,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使气囊易与主体结构混凝土脱离,气囊向一侧收缩,便形成了注浆空腔通道;涂覆强粘结剂层,利用强粘结措施,便于气囊向该侧收缩,避免气囊将另一侧堵塞,利于后续堵漏浆液进入主体结构混凝土裂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气囊具有较高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时,气囊内气压可以支撑流态混凝土压力、且不产生较大变形;
(2)气囊一侧涂覆强粘结剂层与外侧围护结构联结,另一侧涂覆防粘结剂层与混凝土无粘接,在抽出气囊中空气并在气囊外侧水压作用下,气囊可向一侧收缩挤压,便于形成能注入堵漏浆液的空腔,注浆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传统预埋注浆管的注浆孔容易堵塞、注浆效果差的难题;
(3)不设置注浆管,而是在原来预埋注浆管的地方预埋与注浆管同直径的充气的气囊,当预留注浆孔较短时,充气囊四周涂抹防粘材料,将气囊直接取出;当预留较长注浆孔洞时,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后,打开气囊封闭口,利用气泵将气囊气体抽出,同时将水沿气囊外壁注入,在注水压力和内真空双重作用下,气囊设置有防粘结剂层一侧与混凝土脱落,并向气囊设置有强粘结剂一侧挤压,形成注浆空腔通道,有效解决预留较长注浆孔洞时,难以将气囊取出的技术难题;
(4)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变形缝或其他易发生渗漏的结构处堵漏;
(5)用气囊代替注浆管,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施工缝结构、围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气囊预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抽气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1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