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a‑Nd或Sm‑Y分离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21156.5 | 申请日: | 2017-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张文宣 |
| 地址: | 342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a nd sm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分离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a-Nd或Sm-Y 分离槽。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是一种常用的添加元素,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材料的制造,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素。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成矿条件优越,堪称得天独厚,探明的储量居世界之首,为发展我国稀土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钕铁硼废料回收的工艺流程中,物料经过酸溶溶解后,需要经过沉淀槽进行沉淀。在沉淀的过程中,需要对La-Nd或Sm-Y进行萃取分离,而一般的La-Nd或Sm-Y分离装置只设有一个萃取分离槽,不能同时进行大量萃取,分离效率慢,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La-Nd或Sm-Y分离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a-Nd或Sm-Y分离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a-Nd或Sm-Y分离槽,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上端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且上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分离槽主体,所述上支撑板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中部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空腔的两端均设有从动轮,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分离槽主体的内腔中部设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上端贯穿上支撑板的侧壁并与从动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搅拌杆的下端外侧设有桨叶,所述分离槽主体的上端一侧设有滤液进口,分离槽主体的上端另一侧设有萃取剂进口,所述分离槽主体的下端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下端设有滤口,滤口位于下支撑板中部的通槽内,且滤口的中部贯穿设有挡板,挡板的一端位于通槽一端侧壁上的插槽内,挡板的另一端插入通槽另一端侧壁上的滑槽内,且挡板的另一端贴合连接压板的一端,所述压板位于下支撑板上的活动槽内,压板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活动槽的侧壁,且压板的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贯穿活动槽的侧壁并位于下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滤口的下方设有滤管,滤管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通槽的一端侧壁连接,滤管的另一侧设有连接轴,连接轴远离滤管的一端外侧通过传动装置与把手连接,把手位于下支撑板的中部外侧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轮带组成,主动齿轮与把手连接,传动齿轮与连接轴连接,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之间通过齿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和分离槽主体的数量相等,均不少于两个,且分从动轮和离槽主体均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设有三层桨叶,每层设有-个桨叶,所述桨叶由连接杆和活动板组成,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板,且每层连接杆的大小不等,上层的连接杆长度小于下层的连接杆,即搅拌杆上的桨叶呈阶梯状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支撑架上设有电机,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若干个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从动轮连接分离槽主体上的搅拌杆,使得若干个分离槽主体可同时进行萃取工作,提高了La-Nd或Sm-Y 萃取分离的效率;
2、在过滤槽的下端设有滤口,滤口上贯穿设有挡板,挡板的一侧设有压板,压板上设有推杆,通过推杆和压板可同时推动多个挡板,使得多个分离槽主体下端的滤口得以同时畅通,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支撑板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支撑架1、电机2、主动轮3、从动轮4、分离槽主体5、搅拌杆6、桨叶7、滤液进口8、萃取剂进口9、过滤槽10、挡板11、压板12、滤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1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