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0348.4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8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叶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艾美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压 倍率 boost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和工业的发展,对电子电路的要求也日益苛刻,传统的BOOST电路无法满足工业的需要。目前的BOOST电路很难实现大的升压倍率,如果把升压倍率提高会导致功率器件受耐压值和导通电阻的影响,实际的功率和电压没法做大做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解决了升压倍率的提高导致功率器件受耐压值和导通电阻的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包括开关管M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尖峰吸收电容C1、储能电容C2、滤波电容C3、第一驱动电阻R1、第二驱动电阻R2、负载电阻R3、第一电感L1A、第二电感L1B、第三电感L1C,且第一电感L1A与第二电感L1B以及第三电感L1C在同一磁芯;
所述开关管M1、第一电感L1A、第二电感L1B、第二二极管D2构成升压模块;
所述第三电感L1C、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尖峰吸收电容C1构成尖峰吸收模块;
所述储能电容C2与负载电阻R3构成输出模块;
所述第一电感L1A的同名端、滤波电容C3的阳极与直流电源U1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一电感L1A的异名端与开关管M1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电感L1B的同名端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三电感L1C的异名端、尖峰吸收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二电感L1B的异名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
所述第三电感L1C的同名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储能电容C2的阳极与负载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一驱动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阻R2的一端、开关管M1的基极连接于一点;
所述尖峰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储能电容C2的阴极、负载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M1的发射极、第二驱动电阻R2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3的阴极与直流电源U1的负极连接于一点。
所述第一驱动电阻R1的另一端用于接收驱动脉冲Drv,使第一开关管M1能处于低耐压、低损耗的状态,并达到高升压比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提高第二电感L1B线圈的匝数来提高输出电压,第一电感L1A线圈不会因为高升压比而出现很大的电感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解决了开关管M1因为高升压比而提高开关管的额定耐压值,使得导通电阻变大,管压降变大损耗增加的问题;实现了电路的高升压比与大功率的并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的结构图。
图2(a)~图2(b)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图:其中,图2(a)为开关管M1导通时,二极管D1和D2截止,二极管D3导通的电路工作图;图2(b)是开关管M1截止时,二极管D3截止,二极管D1和D2导通的电路工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升压倍率的BOOST电路,包括开关管M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尖峰吸收电容C1、储能电容C2、滤波电容C3、第一驱动电阻R1、第二驱动电阻R2、负载电阻R3、第一电感L1A、第二电感L1B、第三电感L1C,且第一电感L1A与第二电感L1B以及第三电感L1C在同一磁芯;开关管M1、第一电感L1A、第二电感L1B、第二二极管D2构成升压模块;第三电感L1C、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尖峰吸收电容C1构成尖峰吸收模块;所述储能电容C2与负载电阻R3构成输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艾美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艾美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0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