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烹饪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19443.2 | 申请日: | 2017-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廖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天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 |
| 地址: | 526040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烹饪装置 控制阀 电磁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磁信号 燃气流量 电连接 进气管 炉头 火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烹饪装置,包括炉头、进气管和用以控制燃气流量的控制阀,所述燃气烹饪装置还设有能够产生电磁信号的电磁发生装置和能够根据电磁信号控制控制阀大小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阀、电磁发生装置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阀、控制单元和电磁发生装置可以方便实现对燃气烹饪装置火力大小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烹饪装置,同时还涉及一种控制燃气烹饪装置火力大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烹饪装置,比如燃气灶,只要持续供气,被其加热的锅具温度就会持续升高,难以将被加热的温度控制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只能通过手动调整燃气灶阀门大小来调整火力,但这种调整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使用者意识到火力过大时,食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过热烹煮,造成食物营养流失、甚至焦化。而且在整个烹饪过程中,使用者需要根据烹煮阶段的需要不停的调节燃气阀门大小,操作频繁,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实现温度控制的燃气烹饪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烹饪装置,包括炉头、进气管和用以控制燃气流量的控制阀,所述燃气烹饪装置还设有能够产生电磁信号的电磁发生装置和能够控制控制阀大小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阀、电磁发生装置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与电加热装置、电磁发生装置之间的连接通常优选为电连接,但涉及信号传输的也可以采用无线信号连接等方式,此外,本技术方案中的连接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即控制单元与加热装置或电磁发生装置之间可以通过一些电气元件进行连接。
本专利创造性地在燃气烹饪装置上设置电磁发生装置,使其具备发射电磁信号的功能,进而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配合控制阀和能够感应该电磁信号的装置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所述电磁发生装置上方或侧方设有能够感应电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电磁信号的控温层。控温层与电磁发生装置相互配合共同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该控温层既可以和所述燃气烹饪装置固定连接,使其成为燃气烹饪装置的一部分,也可以将控温层单独加工并可拆卸式地装配于燃气烹饪装置上,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当使用时可以随时将控温层置于电磁发生装置上方,使用完毕后,可以随时取走控温层。甚至也可以将控温层附着于能够与燃气烹饪装置配合使用的烹饪器具上,但不管何种组合方式,只要控温层能够感应到电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电磁信号,就具备了控制温度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炉架上方设有能够感应电磁场的控温层,该控温层具有铁磁性或亚铁磁性。通过控温层和电磁发生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控制阀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控温层温度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控温层的磁导率为2000~200000 H/m,控温层的电阻率为30~130μΩ·cm。
优选的,本专利为了方便控制燃气流量,对进气管和控制阀进行了改进,比如,所述进气管数量优选为2至6个,每个进气管上设有一个控制阀;通过控制不同的进气管流量大小或关闭部分进气管来控制总的燃气流量,或者所述进气管由2至6个子气管组成,每个子气管上设有一个控制阀,通过控制每个子气管的流量同样可以实现对总的燃气流量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检测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分析模块与电磁发生装置连接,用以检测电磁发生装置中电参数的变化,并将检测值与初始设定值进行比较,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控制模块,此处所述电参数优选为脉冲信号、电压、电流或电阻参数,其中,脉冲信号为脉冲数量、脉冲宽度或脉冲幅度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天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天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9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