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加工用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18819.8 | 申请日: | 2017-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岑力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沃迪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工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件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件加工用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件是指由注塑机生产的各种注塑产品统称注塑件,包括各种包装,零件等。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件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和尺寸。制作注塑件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层压、模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注塑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模具对其进行塑形,现有加工模具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不佳易产生晃动,并且塑胶温度较高不能迅速冷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注塑件加工用模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件加工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不佳易产生晃动和塑胶温度较高不能迅速冷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加工用模具,包括模具底座、模具顶板、导流腔、导热杆和注塑台,所述模具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内侧镶嵌有限位块,所述模具顶板固定于支撑杆的顶端,且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成型侧板,所述导流腔设置于模具顶板的顶端,且导流腔和注塑口相连接,所述导热杆安装于模具顶板的底侧,且导热杆的右侧镶嵌有第二成型侧板,所述注塑台设置于模具底座的上方,且注塑台的底侧固定有缓冲垫,所述模具底座的两侧镶嵌有固定夹,所述注塑台两侧固定有凹槽板,且注塑台的内侧设置有分隔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和第一成型侧板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成型侧板的面积和第二成型侧板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流腔内侧呈凹槽状结构,且导流腔的直径和注塑口直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导热杆设置有三个,且等距分布在模具顶板的底侧。
优选的,所述凹槽板和注塑台之间为焊接,且凹槽板呈中空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件加工用模具结构简单新颖,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成型侧板和第二成型侧板能够对塑胶进行挤压,保证注塑位置的准确,并且限位块的设计,可减小侧板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注塑时通过导流腔可保证注塑过程的流畅,避免注塑时塑胶出现溢出的情况,在模具顶板的底端固定有导热杆可迅速传递注塑时的高温,减少塑胶凝固的时间,固定夹的设计可对模具进行固定,保证注塑过程的稳定,且通过注塑台底端的缓冲垫能够使塑胶产生的压力得以分散,注塑时通过分隔槽可对不同成分的塑胶进行分隔,大大提高了注塑件加工用模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塑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底座,2、限位块,3、支撑杆,4、模具顶板,5、第一成型侧板,6、导流腔,7、注塑口,8、导热杆,9、第二成型侧板,10、注塑台,11、缓冲垫,12、固定夹,13、凹槽板,14、分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加工用模具,包括模具底座1、限位块2、支撑杆3、模具顶板4、第一成型侧板5、导流腔6、注塑口7、导热杆8、第二成型侧板9、注塑台10、缓冲垫11、固定夹12、凹槽板13和分隔槽14,模具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的内侧镶嵌有限位块2,限位块2和第一成型侧板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成型侧板5的面积和第二成型侧板9的面积相等,使得对塑胶压合时两侧的压力相等,模具顶板4固定于支撑杆3的顶端,且支撑杆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成型侧板5,导流腔6设置于模具顶板4的顶端,且导流腔6和注塑口7相连接,导流腔6内侧呈凹槽状结构,且导流腔6的直径和注塑口7直径相吻合,避免塑胶溢出,导热杆8安装于模具顶板4的底侧,且导热杆8的右侧镶嵌有第二成型侧板9,导热杆8设置有三个,且等距分布在模具顶板4的底侧,增加导热速度,注塑台10设置于模具底座1的上方,且注塑台10的底侧固定有缓冲垫11,模具底座1的两侧镶嵌有固定夹12,注塑台10两侧固定有凹槽板13,且注塑台10的内侧设置有分隔槽14,凹槽板13和注塑台10之间为焊接,且凹槽板13呈中空状结构,增加抗压能力同时减少热量的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沃迪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沃迪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8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反复采样对流透析富集引流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验用均温加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