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8760.2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潘通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兴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295;H01B13/00;H01B1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绝缘 辐照 交联 无卤低烟 阻燃 电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属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 PVC 绝缘电线使用寿命在 15 年左右,绝缘层的耐高温和氧老化性能差,长时间使用会引起绝缘层老化破裂,易引起击穿短路等安全事故。而且目前的电线绝缘层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因材料配方中加入了大量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阻燃剂,此两种物质(因受热分解成氧化铝、氧化镁和水)易受潮和吸水,严重影响产品的绝缘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电线采取了设置有多层绝缘层及多层屏蔽层,结构较为复杂,这大大增加了电线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和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气性能、耐老化性极佳,阻燃、防火性能高,电缆使用寿命长,无卤低烟绿色环保的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包括TR型软铜线作为中间的铜导体, 所述的铜导体外自内而外依次包覆有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以及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所述的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以及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是通过现有的双层共挤机头、用两台挤塑机一次性包覆于铜导体的外面,并在包覆之后用高能电子束或紫外光对内层的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进行物理交联辐照后成为内部转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铜导体为实心软铜线或多股软铜丝绞合而成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导体;所述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和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的厚度比为 1 :1—2。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气性能、耐老化性极佳,阻燃、防火性能高,电缆使用寿命长,无卤低烟绿色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包括TR型软铜线作为中间的铜导体1, 所述的铜导体1外自内而外依次包覆有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以及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3;所述的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以及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3是通过现有的双层共挤机头、用两台挤塑机一次性包覆于铜导体1的外面,并在包覆之后用高能电子束或紫外光对内层的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进行物理交联辐照后成为内部转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导体1为实心软铜线或多股软铜丝绞合而成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导体;所述K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2和WDZ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层3的厚度比为 1 :1—2。
一种如上所述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材:选用TR型软铜线作为金属导体、KLPE交联聚乙烯塑料以及WDZ无卤低烟阻燃塑料;
b)挤塑操作:利用两台挤塑机分别对交联聚乙烯塑料和无卤低烟阻燃塑料进行挤塑操作;
c)包覆:利用现有的双层共挤机头,将铜导体用牵引方式引入双层共挤机头中心的内模芯座;再将交联聚乙烯塑料和无卤低烟阻燃塑料在挤塑机的作用下分别送入双层共挤机头上面的内层进料口和外层进料口,并分别通过相连的内皮层通道和外皮层通道注入内模芯和膜套之间的注射包覆出膜口,对处于其中的铜导体外表面进行内外层一体包覆,制成双层塑料包覆的电线;
d)物理辐照:在成型后的电线传输通道中设置高能电子束或紫外光辐照装置,对通过的成型电线进行交联辐照,使内层的交联聚乙烯塑料层中的聚合物由线性结构转成三维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TR型软铜线,其安全性能、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所述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塑料通过辐照电子束物理交联后,其分子从原来的直线形变成网状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耐温等级、抗过载能力、物理机械性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卤低烟阻燃塑料,由于不添加氯和氟等物质,低烟是强调不产生大量浓烟含氯氟等物质在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有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兴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兴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8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