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具离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7712.1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荣;何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旭荣;何建强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具,由于结构、原理都大同小异,很容易地被技术性开启。而技术性开启的技术,往往只是针对钥匙孔的孔壁的弹子或叶片进行拨动,并利用往复的旋转冲击力让弹子或叶片处于解锁位置。
锁具包括锁体、锁芯、解锁机构,一般解锁机构与锁芯直接连接,通过钥匙转动锁芯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动作,所述解锁机构包括锁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阻隔高频、低频振动的铁路隔振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设在芯孔内的锁芯,锁芯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锁芯设在固定盘的前侧,固定盘的后侧设有离合架,固定盘上设有轴孔,离合架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前联动轴与固定盘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
离合架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前连动孔,对应地在固定盘上设有前连动孔/前连动杆,固定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实现离合,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固定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
前联动轴的前端设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盘与供离合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或离合架和联动盘之间设有推力弹簧,使得固定盘与供离合架之间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为独立构件,离合架与锁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为锁体的一部分,使得离合架在锁体直接机加工而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为设在前联动轴端面的凹孔或凹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为设在前联动轴侧面的平面或凹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盘的前侧设有凹陷,从而形成供钥匙伸入的空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的后侧设有联动盘,离合架的后侧上设有后联动轴,联动盘上设有与后联动轴连接的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的后侧上设有后连动杆/后连动孔,对应地在联动盘上设有后连动孔/后连动杆,联动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后连动杆和后连动孔实现连接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而在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后连动杆和后连动孔分离;后连动孔与后连动杆连接时,联动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离合架和联动盘之间设有推力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钥匙孔的高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宽度尺寸,联动部的宽度尺寸大于钥匙孔的高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锁具离合结构,包括具有芯孔的锁体、设在芯孔内的锁芯,锁芯上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为通孔,芯孔内设有与锁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锁芯设在固定盘的前侧,固定盘的后侧设有离合架,固定盘上设有轴孔,离合架的前侧设有前联动轴,前联动轴与固定盘的轴孔连接,前联动轴对准所述通孔,使得钥匙可与联动轴连接;离合架的前侧上设有前连动杆/前连动孔,对应地在固定盘上设有前连动孔/前连动杆,固定盘的后侧设有供离合架前后活动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架的在活动空间内的前后活动可控制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实现离合,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连接时固定盘和离合架实现联动;前联动轴的前端设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可与钥匙卡接并在卡接后离合架能跟随钥匙的转动而转动。解锁机构与离合架连接,将前端与联动部匹配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后,钥匙的前端与联动部连接,钥匙推动离合架向后移动,让前连动孔和前连动杆分离,然后通过钥匙的转动可带动离合架转动,从而带动解锁机构实现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用于锁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旭荣;何建强,未经丁旭荣;何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7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音器
- 下一篇:一种拾音软鞭及弦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