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16335.X | 申请日: | 2017-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开亮 |
| 主分类号: | G01G19/00 | 分类号: | G01G19/00;G06K7/1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 地址: | 71008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智能 电子 条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称或者电子条码秤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功解决了计量,支付环节中的人工关联问题,但是,面对新型零售及新物流的发展,随着功能需求的增加,其单机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其传统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新型场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条码秤成本越来越高且功能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包括电子秤台面托盘,电子秤台面托盘前表面设置有键盘操作面板,电子秤台面托盘下设置有扫码摄像头、称重传感器和处理系统,电子秤台面托盘上面还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和电子秤台面托盘之间通过支架,支架上还设置有AI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扫码摄像头位于电子秤台面托盘的端口位置处。
称重传感器与电子秤台面托盘之间还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使电子秤台面托盘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冲,减少了被秤物体过重导致电子秤台面托盘的内部结构损害。
AI摄像头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处理系统具体结构为:包括ARM Processor处理器,ARM Processor处理器还与IOT物联网模块、数码打印机连接,ARM Processor处理器同时还与AI摄像头、显示器和扫码摄像头连接。
ARM Processor处理器还连接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通过AI摄像头自动识别称量物品种类,扫码摄像头可以识别带有特定条码、二维码标示的关联物,AI摄像头对被计量物品进行识别,依靠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分类物品,并且上传至本地处理器或者云端处理,返回识别信息给ARM Processor处理器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I摄像头,2.扫码摄像头,3.显示器,4.支架,5.键盘操作面板,6.IOT物联网模块,7.数码打印机,8.电子秤台面托盘,9.处理系统,10.连杆,11.ARM Processor处理器,12.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性型专利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查体验,随时跟踪新业态发展,从技术驱动的理念出发,结合我国今年开始推出的物联网IOT基础技术,综合考虑,评估分析,推出基于最新物联网技术方案的低成本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
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子秤台面托盘8,电子秤台面托盘8前表面设置有键盘操作面板5,电子秤台面托盘8下设置有扫码摄像头2、称重传感器12和处理系统9,其中,扫码摄像头2位于电子秤台面托盘8的端口位置处,称重传感器12与电子秤台面托盘8之间还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使电子秤台面托盘8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冲,减少了被秤物体过重导致电子秤台面托盘8的内部结构损害,电子秤台面托盘8上面还设置有显示器3,显示器3和电子秤台面托盘8之间通过支架4,支架4上还设置有AI摄像头1,AI摄像头1和支架4之间通过连杆10连接。
如图2所示,处理系统9具体结构为:包括ARM Processor处理器11,ARM Processor处理器11还与IOT物联网模块6、数码打印机7连接,ARM Processor处理器11同时还与所述AI摄像头1、显示器3和扫码摄像头2连接,ARM Processor处理器11还连接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能电子条码秤,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开亮,未经杨开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6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