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5046.8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7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余士明;杨国富;林双庆;刘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祥凯龙楚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19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硝酸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氮氧化物(NOx)主要由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组成,NOx的处理主要是以氨做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尾气中的NOx选择性还原为N2和H2O,达到脱除NOx的目的。
由于硝酸尾气排放量大,压力大,不能达到使尾气与氨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充分接触,而降低转化效率,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满足要求能够使尾气与氨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充分接触达到有效处理尾气中氮氧化物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使其对氮氧化物的吸收转化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其包括:筒形的罐体,及上下间隔地且固定设置在罐体内的两吸收层,吸收层包括位于中间的催化剂层,及催化剂层上、下两侧依次设置的瓷球填料层、丝网及气体分布器;上、下两端开口且穿过两吸收层的导管;设置在罐体侧壁上的气体进口,气体进口设置在两吸收层的间隔区间;设置在罐体顶部的气体出口,气体出口处设有丝网除沫器;设置在罐体底部的洗涤液出口,以设置在罐体顶部的洗涤液进口。
优选地,对于每个吸收层,其下侧的设置的气体分布器的周缘各通过多个筋板固定在罐体内壁上。
优选地,导管与两吸收层固定连接。
优选地,对于每个吸收层,其下侧的设置的气体分布器的中部固定在一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多个连接件固定在罐体内壁上。
优选地,催化剂层内设有温度计。
优选地,温度计通过两V形设置的两筋板固定在罐体外壁上,温度计还通过一长形筋板固定在罐体内壁上。
优选地,罐体靠近每层吸收层的上方处开设有一人孔,罐体上在每个催化剂层底部还开设有一手孔。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能使尾气与氨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充分接触,而降低转化效率的局限,采用在处理装置中设计两层催化剂层的方法,降低尾气压力、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与氨接触,有效达到处理尾气中氮氧化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优选实施例的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其包括:筒形的罐体1,及上下间隔地且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的两吸收层(未标记)。其中,位于上方的吸收层包括位于中间的催化剂层31,及催化剂层31上、下两侧依次设置的瓷球填料层31、丝网32及气体分布器33。位于下方的吸收层包括位于中间的催化剂层41,及催化剂层41上、下两侧依次设置的瓷球填料层41、丝网42及气体分布器43。
本实用新型的氮氧化物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上、下两端开口且穿过两吸收层的导管2;设置在罐体1侧壁上的气体进口3,气体进口3设置在两吸收层的间隔区间;设置在罐体1顶部的气体出口3,气体出口3处设有丝网除沫器30;设置在罐体1底部中心处的洗涤液出口9,以设置在罐体1顶部的洗涤液进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祥凯龙楚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钟祥凯龙楚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5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缠绕用挂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弯管的制备方法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