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回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2840.7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4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耽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43106 | 代理人: | 朱成实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 火箭发动机 回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回冷器。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由于发热量巨大,为使航天火箭发动机更加节能环保,加装回冷器系统,回冷器能够有效利用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的热量,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耗油率。对于一般的回冷器,结构不紧凑、所占用空间较大,换热效率低,导致火箭发动机结构不优、整体重量达不到良好的指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耗油率的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回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回冷器,所述的回冷器由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并联形成,所述的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均由并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构成,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顶部设有第一上前分流管和第一上后分流管,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底部设有第一下前分流管和第一下后分流管;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顶部设有第二上前分流管和第二上后分流管,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底部设有第二下前分流管和第二下后分流管;第一上前分流管、第二上前分流管与第一换热器上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上管路与第一介质入口连接,第一上后分流管、第二上后分流管与第二换热器上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上管路与第一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下前分流管、第二下前分流管与第一换热器下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下管路与第二介质入口连接,第一下后分流管、第二下后分流管与第二换热器下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下管路与第二介质出口连接。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底部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下前分流管和第一下后分流管。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顶部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上前分流管和第一上后分流管。
本方案的工艺流程:第一介质从管路流入回冷器,通过相应的分流管流入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经过换热后由管路排出;第二介质从管路流入回冷器,通过相应的分流管流入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经过换热后由管路流出,两种流体在每个微通道换热器中换热并形成对流。本方案选取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和高温合金材料制作。回冷器能够有效利用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热量,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耗油率,提升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回冷器,所述的回冷器由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并联形成,所述的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第二微通道换热器均由并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构成,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顶部设有第一上前分流管和第一上后分流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顶部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上前分流管和第一上后分流管,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底部设有第一下前分流管和第一下后分流管;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顶部设有第二上前分流管和第二上后分流管,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组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底部设有第二下前分流管和第二下后分流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换热器1、2、3、4、5底部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下前分流管和第一下后分流管;第一上前分流管、第二上前分流管与第一换热器上管路9连接,第一换热器上管路9与第一介质入口连接,第一上后分流管、第二上后分流管与第二换热器上管路8连接,第二换热器上管路8与第一介质出口连接;第一下前分流管、第二下前分流管与第一换热器下管路6连接,第一换热器下管路6与第二介质入口连接,第一下后分流管、第二下后分流管与第二换热器下管路7连接,第二换热器下管路7与第二介质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耽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耽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2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刻蚀装置及其边缘环组件与静电夹盘
- 下一篇:一种吹暖风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