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形持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9249.6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创立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棒 钢丝 持棒器 腰型孔 固定钉棒 安装孔 旋钮 本实用新型 旋钮连接 旋钮螺纹 重合区域 穿入 内开 医疗器械 连通 清洗 细菌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形持棒器,属于医疗器械,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清洗、细菌不易滋生的弧形持棒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弧形持棒器,包括手持部和用于固定钉棒的持棒部,所述手持部和持棒部固定连接,所述持棒部包括持棒杆、钢丝、与钢丝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钉棒的持棒扣、用于调节钢丝移动的旋钮;所述持棒杆内开设有供钢丝穿入的安装孔,所述旋钮螺纹连接在持棒杆的一端,并且钢丝远离持棒扣的一端与旋钮连接;所述持棒杆靠近旋钮的一端与手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持棒杆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连通的腰型孔,任意所述腰型孔与另一侧相邻的两个腰型孔具有重合区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弧形持棒器。
背景技术
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脊柱损伤和疾病方面,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脊柱外科手术,已被广泛应用进行骨骼的复位和固定。通常将椎弓根螺钉、钩等紧固件植入并与椎体固定,通过连接棒将其连接,再用紧定螺钉固定,起支撑作用。开放式手术中放棒时,一般通过传统的持棒钳持棒放入椎弓根螺钉钉帽U型槽内。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的不断出现以及术中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应用,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发展很快。微创手术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减轻术中组织损伤和出血,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手术疼痛,使切口美观,缩短住院和康复时间,降低药物使用和住院花费的经济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将作为传统外科技术的一部分,成为脊柱内固定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公开号为CN2028215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持棒器及连接棒,它由持棒器和与其匹配的连接棒组成;所述的持棒器由持棒体和压杆旋钮组成;所述的持棒体设有手柄部、持棒部和连接部;持棒部下端设有一供连接棒穿入的小孔,小孔至持棒器顶部为中空设计,其上端设螺纹孔;所述的压杆旋钮呈柱状,下端杆部配合持棒部中空孔;中部设有外螺纹,配合持棒体上的螺纹孔;上端内侧设有内六角孔;所述的连接棒,呈柱状;一端前部逐渐变小,呈梭型,圆钝,方便棒插入;另一端设有与持棒体小孔配合的连接端。
上述这种持棒器的持棒部、连接部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粘附人体的分泌物或其他物质,而持棒部、连接部为全方位包裹的结构,持棒部内部无法被直接清洗到,因此在清洗时不易清洗到持棒部、连接部内侧,进而可能会导致其内部细菌的滋生,从而对病人的健康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弧形持棒器,具有易于清洗、细菌不易滋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弧形持棒器,包括手持部和用于固定钉棒的持棒部,所述手持部与持棒部固定连接;
所述持棒部包括持棒杆、钢丝、与钢丝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钉棒的持棒扣、用于调节钢丝移动的旋钮;
所述持棒杆内开设有供钢丝穿入的安装孔,所述旋钮螺纹连接在持棒杆的一端,并且钢丝远离持棒扣的一端与旋钮连接;
所述持棒杆靠近旋钮的一端与手持部固定连接;
所述持棒杆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连通的腰型孔,任意所述腰型孔与另一侧相邻的两个腰型孔具有重合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持棒杆上开设的腰型孔与安装孔连通,并且相对的腰型孔之间有重合区域,即安装孔上的所有位置均能够被直接观测和清洗到,并且相互交错设置的腰型孔还能够保持持棒杆的强度,从而保证弧形持棒器的正常使用。在需要对安装孔某一具体位置进行清洗时,可通过腰型孔直接进行,非常的方便,从而使其他物质不易滞留在持棒杆内部,使细菌不易在持棒杆内滋生,降低对病人的健康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持棒杆同一侧的若干腰型孔沿着持棒杆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均匀的腰型孔能够使持棒杆同一侧上各个位置的强度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从而在持棒杆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应力集中,从而能够使持棒杆不易发生弯折以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创立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创立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9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