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内鱼类操作胁迫实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8812.8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陈丕茂;冯雪;袁华荣;李丹丹;张露;龙鑫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庞学哲,胡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鱼类 操作 胁迫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养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池内鱼类操作胁迫实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恶化对鱼类的影响日益严重,环境对鱼类造成的胁迫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养殖鱼类受到的环境胁迫因素主要有:化学胁迫(包括水质、污染、食物组成、含氮物及其他的代谢废物等)、物理胁迫(包括温度、光照、声音、溶解气体等)、生物胁迫(包括养殖密度、其他鱼类的竞争、微生物、其他大型生物等)、管理胁迫(捕捉、运输、病害处理、急性操作胁迫、慢性操作胁迫等)。这些胁迫造成的影响对鱼类可能是直接致死的,也可能是亚致死的。亚致死强度的胁迫可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这虽然是一种保护反应,但持续地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功能会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抗病力下降、体质量下降、生长减缓、行为等出现变化。
在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中,捕捉、拉网、排污、吸残饵、运输等操作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环节会对鱼类造成一定的胁迫,从而使鱼类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操作胁迫不但影响鱼类的抗病能力,而且影响鱼类的生长,最基本生理表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且随着胁迫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生长的影响同样增大。因此,生产管理中的操作胁迫对鱼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鱼类离水操作胁迫实验中,一般采用人工的方法将鱼捞起,离开水体一段时间,之后研究其变化,这种方式首先耗费体力,其次在捕获鱼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鱼体受损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再次在捕鱼的过程中,不易捕捉。因此一种养殖池内鱼类操作胁迫实验的装置发明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池内鱼类操作胁迫实验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时可避免耗费过多体力,其次在捕获鱼的过程中可避免造成鱼体受损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再次在捕鱼的过程中,容易捕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殖池内鱼类操作胁迫实验的装置,包括网箱、设在所述网箱内的隔板和与所述隔板相连的牵引件,所述网箱的顶部敞口,网箱的侧壁上密布网孔,所述隔板的形状与网箱的内腔截面形状对应并可在网箱内提起或落下。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网箱包括框架和设在所述框架上的网。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框架呈立方体状,所述隔板呈矩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框架采用四根横梁、四根纵梁和四根竖梁首尾依次连接形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横梁、纵梁和竖梁均采用PVC管,所述竖梁的内侧开设凹槽,所述隔板的四角设有可沿所述凹槽升降的滚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上开设通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的四条边缘中间处设置连接孔,所述牵引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处的牵引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整个装置在养殖前或使用时置入水体,让鱼在网箱内生长或活动,需要胁迫实验时,通过牵引件向上提起隔板,从而方便的将网箱内的鱼提离水面进行操作胁迫实验,实验完成后下落隔板复位。该装置使用时可避免耗费过多体力,其次在捕获鱼的过程中可避免造成鱼体受损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再次在捕鱼的过程中,容易捕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8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