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按压装置及一种止呕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7418.2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房军帆;方剑乔;杜俊英;林咸明;梁宜;邵晓梅;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N1/36;A44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黄欢娣;邱启旺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装置 手环 本实用新型 电极片 刺激 电刺激 固定的 两档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按压装置,该装置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两档的力刺激。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微型按压装置的止呕手环,将固定的电极片设置在手环内侧,一个电极片在力刺激按压装置的内侧,可同时起到力刺激和电刺激的双重止呕效果好,方便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按压装置及一种止呕手环。
背景技术
妊娠、晕车晕船、外科手术、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针灸理论认为“内关”穴是减轻恶心呕吐的特效穴,刺激“内关”穴能有效缓解各种原因诱发的恶心呕吐。电刺激和按压刺激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内关”穴刺激方法。这两种方法均遵循中医针灸理论原理和原则,以力刺激和电刺激代替传统针刺刺激“内关”穴,在保留疗效的同时具有非侵入性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国内外已有具有“内关”穴位按压效应的各类腕带产品。市面上的腕带,仅在碗带内侧制作一个突起的小按钮,以其对准“内关”穴产生按压、按摩效应。此类腕带内侧的按钮几乎不能调节压力大小,且刺激量较小,对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难以产生缓解作用。另外,已有研究证实,按压联合电刺激刺激“内关”穴对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纯按压。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同时给予按可调节按压刺激和电刺激的腕带用于恶心呕吐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按压装置及一种止呕手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型按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按压头、回力肩、二阶圆台、第一弹簧、锁环、第二弹簧和解锁杆;按压头、回力肩、二阶圆台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所述按压头上端延伸到壳体外;壳体底面开有容二阶圆台穿过的孔,所述锁环安装在壳体底面上,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壳体侧壁相连,相对的另一侧与解锁杆的近端相连;解锁杆的远端延伸到壳体外;所述圆台下部位于解锁环内,且与解锁环间隙配合;第一弹簧下端与壳体相连,上端与回力肩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壳体内壁,且位于锁环上方的挡板,挡板与壳体底面之间形成锁环的滑槽。
一种止呕手环,包含微型按压装置,所述微型按压装置通过表带佩戴于手腕部,二阶圆台的底面作用于人体的内关穴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脉冲发生模块、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脉冲发生模块嵌入于表带内,第一电极片布置于表带内侧,与布置于所述圆台底面的第二电极片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与脉冲发生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脉冲发生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单片机、电感L1、三级管Q1~Q8、电阻R1~R8,肖特基二极管D1,电容C1~C2;所述电感L1一端与电池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基极与单片机的I/O P1.0口相连,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2连接后,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基极与单片机I/O P1.1口相连,发射极接地;电容C1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1负极相连,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三级管Q5的发射极和三级管Q6的发射极;C2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7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6后,与单片机I/O P1.2口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极片相连;三级管Q7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二电极片相连,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电极片相连;电阻R8一端与三级管Q6的基极相连,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5一端与单片机I/O P1.3口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极片相连,发射极接地,基极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两种单位的按压,可以实现对内关穴位的强有力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7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疗仪的上壳
- 下一篇:一种艾灸针可旋转的艾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