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06302.7 | 申请日: | 2017-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权锋;康再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权锋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经***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智能 虚拟 交互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交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
背景技术
互动设计,又称交互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缩写IxD或者Ia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软体、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互动设计在於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介面,一般的交互设备基于二维平面,市面上缺少虚拟3D交互设备。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少虚拟3D交互设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包括装置本体及与所述装置本体配套使用的手套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卷轴,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卷轴,所述上卷轴与所述下卷轴均与所述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上卷轴的中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装置本体信号连接,所述摄像头的侧面设置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均与所述装置本体信号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中部设置有3D荧幕,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采用质量较大的金属材料焊接而成,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采用可升降式设计,所述手套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所述手套本体紧密缝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处理器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神经网络,所述神经网络与所述手套本体信号连接,所述神经网络的末端设置有触点,所述触点采用黄铜材料制成的,所述手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紧固带。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LHI778,所述信息处理器采用DSPS型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采用索尼IMX386定制镜头模组,所述摄像头外部设置有钢化玻璃制成的保护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3D荧幕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3D荧幕采用可收缩式设计,所述下卷轴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采用电容式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具有3D交互功能,使用者可以佩戴手套本体之间进行体感触控式操作,并且神经网络前端设置有铜制触点,使用者会有明显的触感,装置本体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捕捉使用者的动作,同时设备设置有无线发射装置,便于与使用者进行交互,使用专用频段的无线数据通讯,隔绝其他信号带来的干扰,该种人工智能虚拟3D交互设备使用方便,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以及触觉上的直观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支撑柱;3-支撑底板;4-开关按键;5-下卷轴;6-3D荧幕;7-上卷轴;8-红外线传感器;9-无线发射装置;10-摄像头;11-神经网络;12-信息处理器;13-紧固带;14-手套本体;15-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权锋,未经张权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绕线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壳体





